U盘PE| w764位旗舰版下载 | U盘装win7系统 | U盘启动 |win7pe | win10下载 |加入收藏土豆PE官网U盘PE,U盘装win7系统,win7pe,U盘启动,U盘装系统,w764位旗舰版下载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李开复评微软、苹果、谷歌

来源:http://www.tudoupe.com时间:2015-05-27

李开复评微软、苹果、谷歌

微软在2013年的重组中。李开复就并不看好,作出了如下质疑:
 
1. 改组影响执行速度。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最重要,这样的一个重组可能会导致协调成本更高,决策更慢。比如说Skype是很重要的资产,但是它进入微软后面市 场份额开始下滑,而这次重组可能对这类“需要快”的产品带来巨大的打击、在越来越多公司用“轻公司、创业”模式来寻找更快的时候,微软不与时俱进,却改组 成了“重公司、整合式决策”。
 
2.赌注太大,不够务实。微软的强项是企业级软件,而在消费者领域,微软被在苹果、谷歌、Facebook打的满地找牙。因此,我个人认为微软不妨接受消费者业务未来不可避免慢慢地衰落。希望企业级的成长能弥补,因为企业级对IBM、Oracle、SAP的 战役还是可能赢的,也有巨大的价值。但是,这次改组我们看到是微软对消费者领域依然充满信心,增加投入。虽然消费者技术确实带来企业级的革命,但是感觉这 是bet the company move是一个打不赢的战役。而且,整合一整个公司可能带来比较大的成本,而有些整合可能并没有双赢,而且还可能带来包袱。
 
3. “一致化”不是用户的需求。鲍尔默提出:新组织架构要“为 PC、平板电脑、手机和 Xbox 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如果过去 10 年我们学到了什么,就是这些设备需要根据场景开发合适的界面,不是不可以一致化,但是把一致化当作主要目标,就是把微软作为中心,而不是把用户需求作为中 心。最经典的历史案例就是 Windows Mobile 早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司要求和 Windows 整合,结果整个体验像 Windows 却很难运用功能,也不是用户需要的。另外,微软希望消费者购买“全套微软”设备,这也是个困难而不务实的目标。
 
4. 大公司架构反微软基因。微软的管理基因是“牛仔”,最成功的产品线和领导者是最独立不听话不协作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打造 Xbox 的 J Allard,和曾经成功管理 Office 多年、并曾经拯救 Windows 的 Steven Sinofsky。微软很多中高层奋斗的目标就是成为下一个“领头牛仔”,能做到一个业务群的 CEO。而这次的重组不但不符合牛仔基因,还限制了中高层的梦想(因为最高能达到的级别只是“工程集团负责人”,而不是“业务群 CEO”)。估计会有更多中高层领导流失。如果这个改组要成功,微软需要一个新的文化,给优质员工不同的期望值和激励机制,而这是很难很难的。
 
5. 职能型公司如何问责?一个接近千亿美元业务,近十万人的公司,实在不适合职能型的组织架构。一个组织架构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要看是否能达到问责 (accountability),而最简单有效的制度就是划分成产品线,让每个业务群的负责人有自己的季度盈亏目标。这次改组的职能型架构,把所有盈亏 目标都放在鲍尔默身上,向他汇报的人却只有工程、市场、商务等目标,感觉很难运营,很难管理,很难衡量,很难持续。
 
6. 鲍尔默是否胜任。鲍尔默本身是一个卓越的单业务管理者和一个超级销售专家。但是他在 CEO 层面表现欠佳,在战略、协调上一直表现不佳。这次把更多协调的工作和大量的多产品线的决策压在他一人的肩膀上,令人很难乐观。
 
7. 高层失血严重。我一直认为Steven Sinofsky是CEO的最好人选,他虽然强势凶悍,但是他在每个职位上都能够放权,也能达到他人达不到的执行效率。他在一年前离职,可能就是鲍尔默无 法给他一个更高的接班人职位(今天的改组,也看到了没有二号人物的角色)。除了Sinofsky之外,另外四位离职者也都是微软的将才,他们的离职,和下 面中高层必然的离职,会让微软严重失血。
李开复评微软、苹果、谷歌

昨日,在以下为李开复评论原文如此写到:

有人问我曾经在苹果、微软、Google工作,这三家各有什么优势和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地方?
 
我的回答:
 
1)苹果重视用户体验和美的设计,真正在乎细节,专注完美,近乎苛求。因此,苹果成为了少数用户真的用心爱的高科技公司。苹果有改变世界的精神,并且不屑于微创新,励志胆敢做出用户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是这样才引领了不同产业(计算机、手机、音乐、软件商店等)的多次范式转移。
 
2)微软擅长于战略分析、商业模式,能够分析透每个细分产业的发展和商机。另外微软有很强大的分工和当责精神,能够把一个很大的项目拆分成小块,由少数的明星人物领头,带着大团队分批执行。
 
3)Google是技术驱动的科技平台,所以需要大批一流人才,「自己想怎么被管理就怎么管理这些天才」的精神招揽最棒的人。Google的决策是科学化,互联网化,参考真实数据后才做判断的。如果微软是航空母舰,则Google是快艇,能利用小团队+实时回馈+主人翁感打造和创业公司一样快的产品更新和创新。
 
谈完了优点,苹果、微软、Google各自有什么弱点和挑战?
 
1)苹果作为一个骨子里硬件的公司,一直没有抓到软件的核心。它认为软件的存在就是为了支持它的硬件,而这种思维导致它一直没有做出能够和硬件独立的软件(我认为iTunes不能算)。这问题从我在的1990年就有,25年没能改,以后估计也不会改。
 
另外,苹果对社交媒体是不参与的,在FB, Twitter上都几乎不介入。可能是它的秘密基因太强烈,所以骨子里否定这样的参与。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参与社交媒体是迂腐的,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还有,苹果文化一定的程度认为:「你能做我的员工,是你的荣幸」,因此员工福利方面,或者对职衔方面的「小气」,不如一些其它的顶尖公司。
 
最后,乔伯斯过世已经三年半,苹果只出了一个崭新产品(iWatch),而且评语好坏皆有。所以苹果最大的挑战就是:没有了乔伯斯,它还能创新吗?(注意这里不是说创新都来自乔伯斯,而是他能够在上千的员工创新中,砍掉大部份,有眼光挑出支持那些能改变用户体验的)如果它不能在创新继续明显领跑全世界(又不能做high margin的软件),那么Android或小米带来的95%体验,50%价钱,就要给它带来灾难了。这我在90年代的Mac vs. PC大战中深有体会,可能也会发生再手机上。
 
2)其实很多人已经不把微软看做一线公司了,这是因为它一直没有抓住最近发生的四大趋势(Internet,mobile, social, hardware/IoT)。在Internet方面,它投入了巨额,搜索引擎却依然遥遥落后,每年赔钱。在mobile方面,它明明曾经是唯一的smart phone OS,却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Social方面除了投资Facebook,没有任何成绩。Hardware其实微软也是很早开始的部门(X Box),但是却没有抓到最近的机会。微软根深蒂固的问题在于:
 
公司思维比较封闭(因为不在硅谷),对业界动荡体会不够深刻(因为错过了这四个趋势),固有的商业模式很难改变(例如Windows收费,当然这点最近有改),而改变这些公司文化是很难的。
 
微软的两大business:Windows & Office,不但带来了创新者的窘境(旧business太大,成为包袱,不愿意去做新business),而且却都面临这巨大的灾难,每年我们都看到灾难「快了」,但是都没有到来。它还能躲过多久呢?兴起的小的新的business做的不错,但是能足够快地成为新的支柱吗?
 
微软的产品模式是比较过时的(团队太巨大,工程师和架构师权力太大,产品经理相对弱势,对用户不够敏感,开发周期太长),在迅速互联网时代,能有竞争力吗?
 
因为不被很多年轻人认为是一线公司,比较难得到顶尖人才。
 
3)Google最大的挑战是它有「最容易作恶」的最大、最有价值的数据,却有「绝不作恶」的承诺。它能够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被大数据诱惑吗?如果别的公司都会动用,它能忍住不用吗?如果一旦用了,它的「不作恶」理想把自己放上了神坛,它会被攻击的更严重的(一个小小的「动用」,别的公司没事,Google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承诺和价值观)。我认为把自己放上神坛的公司使命是非常危险的。
 
Google是个理想主义的公司,当它看到一件事是符合它的理想时,它不在乎外部因素。而且Google在创办人说了算的环境里,是比较固执任性的工程师文化:当我没有错时,我就要证明我对你错,绝不妥协。它和欧盟的僵局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没有柔性的政府关系是危险的。Google碰上的垄断问题,是有可能牵累整个公司的(微软就是为了处理垄断调查,最后公司疲累不堪,为了不触犯法律,谨慎到流程变缓)。另外,Google自认为是个科技为核心的公司,所以希望不断地在各个领域带来颠覆。但是,在硅谷其实颠覆者都是小公司。所以Google会不会还没有颠覆别的领域,就被小公司颠覆了呢?从硅谷的发展,这是难避免的。最后,在非核心领域的产品,似乎总是碰到问题(当然,另外两家公司也是)。
 
其实,这些挑战大部份都是这些伟大公司成功的双刃剑的另一刃,或许是无法逆转的。另外,每个公司有它的15 minutes of glory(辉煌的15分钟)。现在,微软的15分钟已过,苹果、Google的15分钟也所剩不多了。但是,伟大的公司,即便15分钟过了,它们对世界的贡献和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会永存的,就像柯达、福特、HP、IBM一样。

在李开复看来,苹果不屑于微创新、励志胆敢做出用户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微软擅长于战略分析、商业模式,并有着很强大的分工和当责精神;谷歌则能利用小团队+实时反馈+主人翁感打造和创业公司一样快的产品更新和创新。
 
不过,李开复眼中这三家企业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缺点:苹果是一个骨子里硬件的公司,一直没有抓到软件的核心,并且不参与社交媒体;微软公司思维封闭、没能抓住趋势,产品模式比较过时、不被年轻人认为是一线公司,因此很难招募到顶尖人才;谷歌则是个理想主义的公司,其“不作恶”的理想把自己放上了神坛,而没有柔性的政府关系,让它遇到的垄断问题会可能牵累整个公司。





以上李开复评微软、苹果、谷歌内容出自土豆PE,感谢浏览~!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14 Www.tudoupe.Com. 土豆启动 版权所有 意见建议:tdsky@tudoupe.com

土豆系统,土豆PE,win7系统下载,win7 64位旗舰版下载,u盘启动,u盘装系统,win10下载,win10正式版下载,win10 RTM正式版下载,win8下载,电脑蓝屏,IE11修复,网络受限,4K对齐,双系统,隐藏分区,系统安装不了,U盘装系统,笔记本装系统,台式机装系统,diskgenius运用,GHSOT装系统,U盘修复,U盘技巧,U盘速度,U盘不能格式化,U盘复制发生错误,U盘加密,U盘选购,开机黑屏,蓝屏,进不了系统,上不了网,打不开程序,点击无反应,系统设置,PE个性化,PE添加网络,PE维护系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