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谁提出来的)
来源:http://www.tudoupe.com时间:2023-04-14
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78%的汾川河就是起源于南泥湾,这里的水源极其丰富,气温也适合生物生存,年平均气温大概在8.1℃左右,年降雨量达530毫米到600毫米,是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理想发展地带,其厂部设置在南泥湾。一、南泥湾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的带领下,在南泥湾开展生产运动。在不久后的1965年,陕西政府决定为了发扬并传承以及恢复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南泥湾农场。至今,南泥湾农场下属有农业,整个农场的总人口高达1579人,其中职工占483人。这片土地的总占地面积为2.3亩,其中的耕地高达4100亩,这片耕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北方常见的玉米和南方常见的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香紫苏,中药材以及果类树木。二、南泥湾农场负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南泥湾农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从1977年开始,一直都没有改变收入负增长的尴尬和贫困局面。国家以及陕西省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南泥湾农场当即被列为1993~1995年扶贫项目,总投资高达800万元。经过几年来广大干部和支援者的共同奋斗。不仅把厂房加大到1900平方米,还购买了新型的大中型机械,提高了厂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第二是渔业基地建设问题。总共修建鱼塘374.3亩同样的也提高了渔场的生产水平。第三是子弟学校建设,一共投资一百零八万元,添加了校舍,桌椅板凳等等多个学校必备配件,可容纳中小学生五百多人。感谢国家的支持和帮扶,使得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发展的南泥湾农场基本条件有了显而易见的改善,此处的经济效益在最近几年明显大幅度提高,在此就职的职工精神面貌也有了改头换面的改变。
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 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8月25日,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 对开垦荒人致敬!!!!!!!!
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南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8月25日,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 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
南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 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
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 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8月25日,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 对开垦荒人致敬!!!!!!!!
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南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8月25日,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目前,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次年2月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年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年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召开。5月23日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逐鹿全国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月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1945年8月8日,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月11日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月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 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
南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 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

华为的塔山计划,南泥湾计划,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华为的塔山计划已经被辟谣了,华为内部员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假消息。“塔山计划”曝光存在多个疑问“塔山计划”这个词最初是由一个叫“鹏鹏君”的人对外宣称的,但是根据视频和这个人的相关资料,这个爆料人并不算靠谱。首先虽然鹏鹏君一直宣称是华为官方的人,但是并没有获得华为官方的标签,并且这种内部人的说法他只在粉丝群里聊过,并不敢大肆宣扬。其次曝光的计划太详细了,居然还有华为即将合作的伙伴的诸多公司名字,只要美国对这几个公司下刀,那么塔山计划就有完全崩盘的可能性,这个风险华为本来可以不用承担。最后华为会大张旗鼓的宣扬自己的“自救计划”吗?起码在之前没有类似的案例。华为一向是相当稳重,不出结果是不会大肆宣扬计划。年内建成不符合商业规律我在看塔山计划的时候注意到一条是“年内建成45nm的生产线”,这也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八月中旬,就算华为从现在开始启动计划大概也就还有四个半月的时间,这个时间对建成一条正常运转的芯片生产线来说确实不太够用。大家要知道芯片的生产肯定离不开圆晶厂,安全性和洁净性是其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内相关企业的建设经验一般需要至少半年以上。再加上一些和企业协商,准备,拿地,动工等时间,四个半月基本上没有完成的可能性。况且芯片生产线还需要其他的配套厂房,那么在时间上缺口就更大了。没有美国技术的生产线不可能“塔山计划”还着重提到要建设一条没有美国技术的生产线,这就更不可能了。如果要是能够怎么简简单单可以做到,那么台积电也不会放着华为的钱不赚呢?想要建成45nm的芯片生产线不难,难的是怎么不用美国技术。就算我们不提整机设备,相关的耗材和零件国产的就相对差上不少,这将会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芯片成品率偏低。再加上量测设备、良率检测设备目前基本上都是美国垄断的,我们国家还没有技术制造;在工艺软件方面我们国家目前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想要短时间内搭建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生产线,目前来看可能需要5~10年。综上所述“塔山计划”很可能是一个骗局,不过华为的“南泥湾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现在最大的难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希望努力拼搏的华为人能够迎头赶上吧!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加油华为!你是最棒的!

绝处也可逢生,华为南泥湾计划主推两大项目自主可控
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华为将人们带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南泥湾:没有吃的,就自己种,没有住的,先是风餐露宿,然后自己建房,没有穿的,就自己纺线织布制衣,条件太简陋,苦难太多,但是英勇的人们硬是闯了出来,更是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就是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而如今,华为所遇到的困难,虽不比当时困苦,但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就只有南泥湾精神可以解决了。打造不含有鹰酱技术的产品,加速推进笔记本电脑以及智慧屏创新升级。对于智慧屏来说,华为已经可以轻松应对,原因在于在系统上使用的是华为自研的鸿蒙系统,而在芯片上,超级高速蓝牙芯片海思Hi1103属于自研,鸿鹄818智慧芯片同样是自研的,更何况,该芯片采用的是28纳米工艺,自主可控完全没有问题。至关重要的两点同样是芯片以及操作系统,芯片方面,现在市场上基本被英特尔、AMD所垄断,而在操作系统上,苹果用自家的,其余的几乎全是Windows的天下,可以说,笔记本电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没有机会,毕竟,笔记本电脑和PC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现在华为已经实现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跨屏无缝协,这就是意味着在操作系统方面,华为已经吃透了,实现替代难度不大。重点还是芯片,不过,现在电脑的芯片工艺制程并没有像手机一样,非得用上7纳米,甚至是5纳米的制程,相反,人家英特尔最为看重的还是14纳米,如果再不考虑能耗的情况下,28纳米也是问题不大,毕竟,电脑基本上还是要围着电源布置,可不像手机一样需要装到兜里、拿在手里。再不济,我们在电脑方面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国产芯片龙芯以及操作系统深度等方面的支持,而现在,就差华为这把火了。绝处也可逢生,国产核心技术的发展依靠不得别人,华为的路,还需要自己走出来,华为绝不会坐以待毙,南泥湾项目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不过,南泥湾精神还有更深一层含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就是意味着华为不仅仅要喊口号,还要实事求是!如何脚踏实地地干出来呢?仔细回想一下华为任正非这一段时间的行动,我们也可以发现,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我们研发科研实力最为强劲的高等学府,已经先后和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这说明了,华为已经抓住了重点:人才、科研。华为没有焦虑,相反,已经在脚踏实地、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这就是华为,一个发扬南泥湾精神的华为。

华为“南泥湾”养猪计划已浮出水面,为什么大企业纷纷入场“养猪”业?
对“养猪”的热情不减,前有马云、刘强东,如今再有任正非!任正非首次公开提及华为“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钢铁、音乐、智慧屏、PC电脑、平板等各个领域的突破,任正非表示,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但任正非强调,华为永远不会多元化发展,煤炭行业和钢铁、码头、机场在5G的应用,基础平台是一样的,有些区别,大多数技术是共同的,所以华为主要是拓宽电子系统和软件计算系统在不同行业得到应用。华为也要养猪了.任正非首次公开提及华为“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钢铁、智慧屏、PC电脑、平板等各个领域的突破。华为不会出售终端业务,并表示终端并非只包含了手机,宁可转让 5G 技术也不会放弃终端业务,而事实上华为也不仅仅只有终端业务。但是华为面临的困难摆在眼前,不得不寻找新出路。“南泥湾”计划是此前华为备胎计划的延续,取名借用了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其中最具话题性的,除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芯片产业链外,当属“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随其后,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在微头条爆料称,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南泥湾”计划是此前华为备胎计划的延续,取名借用了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而其中最具话题性的,除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芯片产业链外,当属“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紧随其后,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在微头条爆料称,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提及华为“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音乐、智慧屏、PC电脑、平板等各个领域的突破,任正非表示,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也曾提及养猪,他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养猪可能也是养猪状元”。华为推“智慧养猪”春节假期前夕,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在微头条爆料,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
因为最近两年猪肉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所以很多大企业都纷纷入场养猪,因为养猪可以让企业赚很多钱。
可能是因为养猪这个行业的利润是比较高的吧,而且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的非常厉害,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大企业愿意养猪。
可能是因为养猪这样的生意,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所以才会有很多大企业加入。
因为现在市场猪肉的价格非常的高,所以养猪业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财富,才会有这么多人去养猪。
因为最近两年猪肉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所以很多大企业都纷纷入场养猪,因为养猪可以让企业赚很多钱。
可能是因为养猪这个行业的利润是比较高的吧,而且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的非常厉害,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大企业愿意养猪。
可能是因为养猪这样的生意,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所以才会有很多大企业加入。
因为现在市场猪肉的价格非常的高,所以养猪业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财富,才会有这么多人去养猪。

华为南泥湾计划目标是去美国化,为何项目内容并无多少高科技?
无论是“备胎计划”还是“南泥湾计划”都是华为被迫所推出的应对方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自救,如何存活下去的问题,华为并不是主动要去美国化,而是因为美国打压之下的无奈之举。既然目标是为了活下去,有谁还会去挑项目的科技含量的多少。退一步来说,即便华为锁定了高科技项目,又如何能够规避美国的相关制裁呢,岂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华为当前受到影响较大的业务究竟是什么?只有了解到了这个问题,才能够真正明白华为南泥湾计划的真正目的。美国虽然以莫须有的“信息安全”为由拒绝了华为5G通讯网络设备,并且在欧洲各国进行游说,企图彻底阻断华为5G通讯网络设备的销量。此举虽然对华为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影响的范围有限,华为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5G通讯网络设备制造商,据相关消息显示,华为已经签订了1000份5G行业的应用合同。华为真正受到影响的是芯片,高端芯片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缺货问题(一个是无法购买,一个是台电无法为其代工)。华为南泥湾计划的突破口也是利用了5G通讯网络的优势,从而弱化高端芯片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华为自救的南泥湾计划都有哪些呢?前不久任正非刚刚在山西参加了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华为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就是煤矿企业。近期华为又曝出自己的养猪计划,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这是要与互联网大佬们抢饭吃啊!除此之外,在钢铁、音乐、智慧屏、PC电脑、平板等各个领域也要有所突破。高端芯片的缺失给华为带来影响最大的当属手机业务,为了将手机上下游供应商的损失降至最低,华为已经出售了荣耀品牌,华为的南泥湾计划则表明了华为不靠手机也能存活。最后再来说说华为的南泥湾计划项目为什么看上去不那么高科技!华为南泥湾计划并不是为了抢煤炭、钢铁、养猪的生意,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提升整体产业的工作效率。以华为5G智慧猪场为例,将会利用到华为5G通讯技术、AI、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助力生猪繁育、猪肉品质的提升等。华为在5G、AI、云计算上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给传统产业赋能。此类计划虽然也需要使用到芯片,但是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中低端芯片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扬长避短成为了华为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点。上山挖矿下乡养猪,华为正是在以这样一种方式来面对挑战,存活下去才有逆风翻盘的机会,这也是我国众多高科技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
可能是高科技在美国太多了,也不需要太多,也就是不投入太多了。现在来说,这个高科技需求也不是很多的吧。
因为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才能更加的实用,价位相对来说也不会太昂贵。
虽然项目并无太多的高科技,但是可以保证质量,所以才会很保守。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基础的东西正是华为所缺乏的吧,并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
可能是高科技在美国太多了,也不需要太多,也就是不投入太多了。现在来说,这个高科技需求也不是很多的吧。
因为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才能更加的实用,价位相对来说也不会太昂贵。
虽然项目并无太多的高科技,但是可以保证质量,所以才会很保守。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基础的东西正是华为所缺乏的吧,并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

下一篇:怎么测试下载速度(下载速度测试)
相关新闻
- 2023-04-15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是什么意思
- 2023-04-14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进展)
- 2023-04-11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概念)
- 2023-04-05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背景)
- 2023-04-04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 华为概念股
- 2023-04-02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智纬科技
- 2023-04-02 南泥湾计划(华为南泥湾计划)
- 2023-04-01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是什么)
- 2022-09-30 南泥湾计划(南泥湾计划谁提出来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