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PE| w764位旗舰版下载 | U盘装win7系统 | U盘启动 |win7pe | win10下载 |加入收藏土豆PE官网U盘PE,U盘装win7系统,win7pe,U盘启动,U盘装系统,w764位旗舰版下载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帮助中心 > PE系统相关教程 >

双硬盘单系统安装教程(笔记本双硬盘双系统安装教程)

来源:http://www.tudoupe.com时间:2023-09-24

电脑两个硬盘,如何给另一个硬盘装系统

先把老硬盘拔掉,只插新硬盘,做完系统以后再把老硬盘插上即可,具体步骤: 1.开机按F2键进入该BIOS设置界面,选择高级BIOS设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2.高级BIOS设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界面,首先选择硬盘启动优先级,Hard Disk Boot Priority;3.硬盘启动优先级(Hard Disk Boot Priority)选择:使用小键盘上的加减号“+、-”来选择与移动设备,将U盘选择在最上面。4.再选择第一启动设备(First Boot Device):选择U盘启动。5.然后重启就可以开始一步步的安装,安装过程会重启数次,等待即可。 6.装好系统以后,要记得安装驱动!
把一台电脑的硬盘放在另一台电脑上装系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克隆安装技术,主要用于某台电脑在没有光驱或系统光盘或系统U盘的特殊情况下进行系统安装或重装。 其操作非常简单:假设前一台电脑为A电脑即需要安装系统的电脑,其硬盘为A硬盘,后一台电脑为B电脑,其硬盘为B硬盘。1、在B电脑上,将需要安装系统的A硬盘挂接为第二硬盘,使用本机B硬盘系统或系统U盘或光盘来启动B电脑;2、使用B电脑上的GHOST工具将GHO格式的系统文件释放到挂接的A硬盘中,完成后不进行重启操作,直接关闭电脑并拆下A硬盘; 3、将A硬盘接入A电脑,开机并设置A硬盘为第一启动磁盘再重启,A硬盘即会按照已经释放完的GHO文件中的引导程序自动进行系统安装,这样A电脑就顺利安装好系统了。
安装系统进入硬盘需要准备U盘做系统盘,然后安装进硬盘即可。 硬盘安装系统的方法:1、首先将下载的系统ISO文件直接下载进入到U盘的GHO目录里。2、然后把U盘插入需要安装系统盘的主机上,在电脑启动中按“F2”或“Del”键进入“BIOS”界面去开启使用U盘启动电脑,然后重启电脑(F10)。3、重启电脑后,通过方向键选择安装包进行安装系统。4、然后会进入PE系统界面。固态硬盘需要先分区,双击打开“DG分区工具”,右键点击硬盘,选择“快速分区”。5、接着设置分区数目和分区的大小(如果固态硬盘只当系统盘,分区数就设置为1,一般C盘有35G内存以上),勾选“对齐分区”表示4k对齐即可,点击确定。6、固态硬盘分区完成之后,打开“大白菜一键装机”,映像路径选择系统ISO镜像,此时安装工具会自动提取GHO文件。7、点击“还原分区”,选择系统安装位置(一般是C盘,如果不是显示C盘,可以根据“卷标”、磁盘大小选择),点击“确定”选项。8、接着会弹出提示框,在提示栏中勾选“完成后重启”和“引导修复”,点击确定开始执行系统安装过程。9、接着会跳转到安装系统的界面中(系统安装到固态硬盘C盘,这个过程需3-5分钟)。 10、安装完成后,把电脑重启,即可拔出U盘。
硬盘有主从设置,两块硬盘共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同一条IDE线上,一定要设置主从,主从设置按硬盘背面的示意图设置跳线就可以了,有些主板兼容性不太好的话,就是设置了也可能会识别不到,这时可以CMOS里将硬盘检测中,从盘的那个IDE关掉,不检测,正常开机后,系统能正常识别到硬盘的。 SATA硬盘没有主从之分,BIOS里boot设置从哪块硬盘起动就可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脑两个硬盘,如何给另一个硬盘装系统?

双硬盘怎么装系统

你好,固态+机械完美极了!下面说说怎么安装(你是要安装在固态硬盘SSD吧): 先说安装方法:U盘和光盘(简单操作)另加直接安装(前提是能正常开机的),下面说U盘安装,其他两种都简单的就不说了。工具准备:U盘+系统+U盘制作工具(可以是老毛桃、大白菜等)制作U盘和下载系统:用U盘制作工具直接一键制作成USB启动盘就行了,制作好了就把下载好的系统(系统可以到网上系统之家等下载)复制到U盘里。启动U盘:开机快速按几次F12(有的需要Fn+F12)》选择USB(具体看你的U盘)项进入U盘;当然,如果F12不起作用就按ESC/F1/F2等进入BIOS》boot》把boot option #1的顺序设置为USB项。boot option #2设置为SSD,第三就是HDD了。进pe分区:启动到U盘后选择win8pe进入桌面,选择桌面的分区工具》选择SSD》点击“快速分区”》一般如果SSD只是安装系统就分一个,安装软件就分两个,分好区后退出分区工具。……HDD要分区的话也是同样的方法。开始安装系统:在pe桌面选择一键安装gho系统》选择系统和安装位置 (SSD的C盘)》确定》确定》等待进度条完成镜像安装完成后(第6步完成)提示重启的,重启就行了,也可以用桌面的引导修复引导一下系统》重启黑屏了就拔了U盘》等系统自动安装完成就行了。如果是安装ISO系统,就用虚拟光驱加载系统和用win安装器安装就行了。
如果装独立的双系统,需要在两个硬盘上分别装操作系统(注意是分别装,而不是在一个操作系统里去安装另一个操作系统),就是分别用各自的安装光盘从光驱引导,启动安装,新硬盘不必事先分区,在进入安装界面时先分一个区即可开始安装(一定不要选错硬盘),剩余空间待系统安装完成后到“磁盘管理”里面继续处理。 由于SATA插口没有主次之分,所以硬盘可以随便插。只是在BIOS里要设置将装有常用操作系统的硬盘设为第一启动顺序,开机时默认就从这块硬盘启动了。第二启动顺序设不设都可。如果要从另一块硬盘启动,开机时按F11键(有的主板是F10或F12,见主板说明书),会显示一个基于BIOS的引导菜单,里面由上至下列出了硬盘型号,用上下键将光标选到另一块硬盘上,回车,就从这块硬盘启动了。 这种双系统的好处是各自独立,一个操作系统坏了不影响另外一个。由于两个操作系统运行时各自都会认为自己所在的分区为C,因此,你要在一个操作系统里将另一个操作系统所在的分区的盘符改为不会引起冲突又容易识别的字符,例如在XP里将WIn7所在的分区盘符设置为W,然后在Win7里将XP所在分区的盘符设置为X。两个硬盘上的其他分区,在两个操作系统里应当使用同一盘符,保持一致,盘符可以随意排序,不一定哪一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就必须为D,第三个分区就一定为E,但设置完成后不宜再改变。
1、分别在两个硬盘中各自安装系统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安装出各自完全独立的双系统。在BIOS里将最常用的系统所在硬盘设为第一启动设备(第二不必设置),平时开机就会从这块硬盘引导。想要更换系统时,开机(或重启)时按下F11键(或F10或F12,随主板不同,详见主板说明书),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基于BIOS的引导选择菜单,上面列出了可以引导的设备型号,用上下键将光标移动到另一硬盘型号上,回车,就从那块硬盘上的系统引导启动了。 2、注意:安装系统要分别使用光驱安装,绝不能在XP系统里启动Win7的安装程序,那样装出来的将不是完全独立的双系统。安装时注意看准硬盘,免得出错,当然也可以临时将XP硬盘的数据线拔下再安装Win7。3、两块硬盘上的各个分区都可以互访。而且在 “各自独立的双系统” 里,两块硬盘上的 “系统分区在自己运行时总是认为自己是C”,所以你可以将另一块硬盘上的系统分区设置一个不常用而又易识别的盘符。例如在XP里进入“磁盘管理”,将另一硬盘上Win7的系统分区设为W,然后重启到Win7系统里,将XP的系统分区指定为X。4、两块硬盘上的所有“非系统分区”,在两个系统里应当指定为相同的盘符,避免造成混乱。 5、尽量不要在当前系统里访问另一个系统分区,以免操作失误,破坏另一系统的系统文件。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在某一个系统里进入“磁盘管理”,将另一块硬盘的系统分区的盘符删除,使其在本系统中无法访问(注意:是删除盘符,可不是删除分区哦!)。这样,另一个硬盘上那个系统分区在这个系统里就不可见,可以完全避免被这一系统里的某些操作破坏。当确实需要访问另一个系统分区时,可以临时给它分配一个盘符。
你好,固态+机械完美极了!下面说说怎么安装(你是要安装在固态硬盘SSD吧): 先说安装方法:U盘和光盘(简单操作)另加直接安装(前提是能正常开机的),下面说U盘安装,其他两种都简单的就不说了。工具准备:U盘+系统+U盘制作工具(可以是老毛桃、大白菜等)制作U盘和下载系统:用U盘制作工具直接一键制作成USB启动盘就行了,制作好了就把下载好的系统(系统可以到网上系统之家等下载)复制到U盘里。启动U盘:开机快速按几次F12(有的需要Fn+F12)》选择USB(具体看你的U盘)项进入U盘;当然,如果F12不起作用就按ESC/F1/F2等进入BIOS》boot》把boot option #1的顺序设置为USB项。boot option #2设置为SSD,第三就是HDD了。进pe分区:启动到U盘后选择win8pe进入桌面,选择桌面的分区工具》选择SSD》点击“快速分区”》一般如果SSD只是安装系统就分一个,就分两个,分好区后退出分区工具。……HDD要分区的话也是同样的方法。开始安装系统:在pe桌面选择一键安装gho系统》选择系统和安装位置 (SSD的C盘)》确定》确定》等待进度条完成镜像安装完成后(第6步完成)提示重启的,重启就行了,也可以用桌面的引导修复引导一下系统》重启黑屏了就拔了U盘》等系统自动安装完成就行了。如果是安装ISO系统,就用虚拟光驱加载系统和用win安装器安装就行了。
这个好办, 有多个方法,介绍个简单的,1 首先安装1块硬盘 作为系统盘, 正常分区 安装系统。2关机挂上另一块硬盘,开机到系统桌面用魔术分区将第二块硬盘 分区格式化,。。。。搞定。。另一种挂双硬盘在DOS下对两块硬盘进行分区,然后装系统时选择 第一块硬盘 作为系统盘。现在的硬盘没有以前那么复杂并不需要用拨快设置主盘 和从盘。 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在硬盘数据接口附近 有个拨快,把从盘 的那个“套套”套到另一面就变成从盘了 呵呵
双硬盘怎么装系统

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

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双PATA硬盘的安装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PATA(并行ATA)接口的硬盘。这类硬盘外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扁平的IDE数据线来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如果有两块PATA硬盘,该如何安装呢?1.规划IDE设备的主从关系一般主板都提供了两个IDE接口,可以接四个IDE设备。但除了硬盘外,用户一般还有1个或2个光驱。因此,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就要规划好这3个或4个设备的安装位置。1)双PATA硬盘+1个光驱建议将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盘设置为主盘,接在IDE1接口的数据线上;将另外一个硬盘设置为主盘,光驱设置为从盘,两者一起接在IDE2接口的数据线上。小提示:系统启动时搜索启动盘的顺序是先IDE1,后IDE2。将高速硬盘设置成主盘接在IDE1上作为系统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2)双PATA硬盘+双光驱与上面的连接方式相似,建议在IDE1上除了接那个高速硬盘作为主盘外,再接一个光驱(从盘)。同时IDE2上也是一个硬盘加一个光驱。2.设置硬盘及光驱的跳线从上面的主从关系规划可以看出,不论是双PATA硬盘加一个光驱,还是双PATA硬盘加两个光驱,硬盘都是“主盘”,光驱都是“从盘”。因此,必须将硬盘及光驱的跳线按此要求进行设置。在IDE设备的跳线设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盘”,“Slave”表示“从盘”。硬盘出厂时一般默认就是“主盘”,而光驱出厂时的跳线一般默认是“从盘”。在安装硬盘与光驱时,要仔细查看该设备的主/从盘的跳线设置。3.安装PATA硬盘设置好跳线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规划的安装位置,将硬盘、光驱一一装入机箱中,然后连接好设备的数据线与电源线。注意,在使用数据线的时候必须注意──数据线上的三个端口是有定义的,不能随便连接设备。中间的那个端口是“Slave”,是用来连接从盘的;离“Slave”端口最近的那个是“Master”,是用来连接主盘的;离“Slave”最远的那个是“System”,它是插在主板的IDE接口上的4.BIOS设置与硬件检测硬盘安装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BIOS查看硬盘是否工作正常了:启动电脑,进入BIOS中的“StandardCMOSSetup”(标准CMOS设定)。将硬盘的“Type(类型)”和“Mode(模式)”设为“Auto”,让BIOS自动检测硬盘。也可以通过主菜单中的“IDEHDDAutoDetection”选项来自动检测硬盘。如今的主板都具备自动检测功能,只要没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检测出来,此时就可以看到BIOS中4个IDE端口上的设备了??小提示:如果电脑检测不到硬盘,或者检测硬盘时死机,请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硬盘跳线错误;数据线连接错误;没插电源线;主板BIOS不支持大硬盘;前面几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至于BIOS不支持大硬盘,可以采用升级BIOS的方法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跳过主板BIOS限制,各硬盘生产商都免费提供这种砑??蠹铱梢缘焦俜酵?旧舷略亍?br>??“1个PATA+1个SATA”双硬盘安装??SATA(串行ATA)是硬盘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今市场上SATA硬盘及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也越来越多。SATA硬盘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非常窄小的“L”形数据线接口及扁平的电源线接口.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一般都会提供2个或4个SATA接口。??1.Intel系列芯片组主板的设置??(1)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1个光驱??以ICH5、ICH5R、ICH6、ICH6R为代表的Intel南桥芯片支持SATA,目前的i865、i875及最新的i915、i925系列芯片组都提供了对SATA的支持。如果主板的SATA接口是由ICH5/ICH5R芯片提供的,那么应该这样连接:??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将PATA硬盘与光驱通过一根IDE数据线连接起来,其中PATA硬盘的跳线设置为“主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Master”端,将光驱的跳线设置为“从盘”,并连接到数据线的“Slave”端,最后将这根IDE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中。??在连接SATA硬盘时要注意:有些SATA硬盘一般都具备传统的4针电源接口及SATA电源接口,在使用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接口来连接电源,但是绝对不要将这两个接口都接上电源插头,否则会烧毁硬盘的。??将所有硬盘及光驱的数据线按上述方法连接好之后,再连接好设备的电源线。接下来启动电脑进入BIOS,选择并进入“IntegratedPeripherals”设置窗口,然后进入“OnChipIDEDevice”设置画面。在该画面中,除了将“IDEHDDBlockMode”、“On-ChipPrimaryPCIIDE”、“On-ChipSecondaryPCIIDE”三个选项设置为“Enabled”外,其他8个选项全部设置为“Auto"??再将光标移动到窗口下方的“On-ChipSerialATA”选项上按回车键,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CombinedMode”后按回车键;最后将光标移动到“SerialATAPort0Mode”上按回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PrimaryMaster”并回车。此时“On-ChipSerialATA”和“SerialATAPort0Mode”选项的设置分别为“CombinedMode”和“PrimaryMaster"??按“F10”键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电脑后,再次进入BIOS的“StandardCMOSFeatures”窗口就会发现,SATA硬盘占据了“IDEChannelMaster”通道,而PATA硬盘则占据了“IDEChannel1Master”通道,光驱占据“IDEChannel1Slave”通道??小提示:经过以上设置后,SATA硬盘的优先级比PATA硬盘的高,建议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ATA硬盘上(此时在DOS下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是“C”盘)。如果不想将SATA硬盘作为系统盘,而想把操作系统安装在PATA硬盘上,则可以在BIOS中将PATA硬盘的启动优先级提高:进入“AdvancedBIOSFeatures”窗口,选择“HardDiskBootPriority”并进入硬盘启动优先顺序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默认是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此时可以选中PATA硬盘,然后按“PageUp”键,使PATA硬盘排在SATA硬盘的前面。最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这样P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DOS下便成了“C”盘。360安全卫士也会“吃”硬盘空间笔者的电脑经常清理无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夹、IE缓存等,平时安装程序也是装在D盘,但还是发现C盘空间逐渐变小了,到底是谁在悄悄地占用硬盘空间呢?经过笔者仔细查找,结果发现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夹有300M,这太不正常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笔者的电脑经常清理无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夹、IE缓存等,平时安装程序也是装在D盘,但还是发现C盘空间逐渐变小了,到底是“谁”在悄悄地占用硬盘空间呢?经过笔者仔细查找,结果发现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夹有300M,这太不正常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360安全卫士装好后应该在10MB左右。于是追根溯源,发现hotfix文件夹就有218MB,这个文件夹里装的是什么文件呢?打开一看,原来是360安全卫士下载下来的补丁程序都在这里面,补丁安装好后却没有把这些程序自动删除,日积月累文件夹就越来越大。事实上,补丁已经安装好了,这些程序也就完成了使命,全都可以删除掉。所以我们在清除系统垃圾的时候也要定期清除这些文件夹里的文件。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看了你就知道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看了你就知道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自以为是的家伙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的读取数据。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为什么硬盘与主板不兼容这种情况不多,但也有,有的硬盘在这块主板上认得好好的,但是在另一块主板却死活也不认。比如原来的一二百兆的小硬盘,如果要从硬盘启动,必须在IDE1接口的主盘位置,才能正常启动,否则插上后可以读可以写,但就是不能启动。对于硬盘速度慢的问题,一般不属于兼容问题,而是设置或接线有误。如:把DMA66的线反接了;硬盘属性中的DMA功能没有打开;CMOS设置中的IDE通道没有设为自动,而是人为的设置为PIO4以下的传输方式;硬盘线过长,造成数据衰减过大,传输率下降;硬盘的电源接口有问题或开关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硬盘的供电电压不稳且偏低。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心细一点,仔细检查硬盘的相关设置。特别是DMA66的线反接时,数据传输率将下降一半。另外在使用数据线时,尽可能的使用最近的接口硬盘分区合并的方法在进行分区的调整、删除或重新划分之前,请将涉及到的所有分区中的数据备份到安全的地方(如第二块硬盘、刻录到光盘等)。以下操作以WindowsXP为例。第1步依次打开“控制面板→性能选项→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进入“计算机管理”窗口,单击左侧窗口中“存储”下的“磁盘管理”选项,就可以看到当前计算机中的所有磁盘分区的详细信息了,如图1所示。第2步假设我们想将D盘重新划分为两个分区。先用鼠标右键单击右下角的D盘图标,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选项,然后在打开的“删除逻辑驱动器”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先将该驱动器删除,此时D盘图标会显示为“可用空间”图标。晨风提示:如果用户一次删除了多个驱动器,操作系统会自动将这些被删除的驱动器可用空间合并到一起。第3步用鼠标右键单击“可用空间”图标,选择“新建逻辑驱动器”,打开“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选择分区类型”对话框,选择“逻辑驱动器”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第4步在如图2所示的“指定分区大小”对话框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分区大小”框中输入欲创建的分区的大小。在本例中,可划分的最大磁盘空间为2087MB,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两个分区,第一个为1000MB。第5步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如图3所示。选中“指派下列驱动器号”前的单选框后,再从后面的下拉列表为该分区指派一个驱动器号即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第6步在如图4所示的“格式化分区”对话框中,系统会提示用户“要在这个磁盘分区上储存数据,您必须先将其格式化”。选择“按下面的设置格式化这个磁盘分区”选项,然后在“文件系统”中指定分区格式,一般选择FAT32或NTFS,“分配单位大小”可采用默认值;“卷标”用户可以自己随意定义。当然,为了加快分区的格式化速度,还应该选中“执行快速格式化”选项前的复选框。第7步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会显示“正在完成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告诉用户“已成功完成新建磁盘向导”,我们可以在这里查看相关的设置信息。第8步单击“完成”按钮关闭向导,系统会对刚刚创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使用同样的方法,根据需要将剩余的空间再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区。轻松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如果您觉得自己的各个分区所对应的驱动器(即盘符)不太合理,也可以在Windows2000/XP下进行手动修改或调换。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修改驱动器号的逻辑驱动器,选择“更改逻辑驱动器”选项,进入“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单击“更改”按钮,进入“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在“指派以下驱动器号”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驱动器号即可。当然,我们不能选择已经被系统占用了的驱动器符号。如果在您的硬盘中有NTFS格式的分区,“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对话框中的“装入以下空白NTFS文件夹中”选项将变为可用状态,如图5所示。选好一个驱动器号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确认”对话框,确认没有运行分区中的程序后单击“是”按钮,就可以改变驱动器符号了。 ;
双硬盘的安装与设置

安装双硬盘的方法

安装双硬盘的方法 第一步:考虑好IDE设备的主从关系。通常一块主板有两个“IDE”接口,可以接4个IDE设备。所谓IDE设备就是指使用IDE接口的硬盘、光驱等。现在我们要安装两块硬盘,而机器里一般还会有一个光驱,如果还有刻录机,一台机器里就有4个IDE设备。一种情况是双硬盘加光驱:应将容量大、速度快的`新硬盘设置为主盘,接在“IDE1”接口上;在“IDE2”上将旧硬盘设为主盘,光驱设为从盘;另一种情况是双硬盘加双光驱:应将两块硬盘接在“IDE1”上,新硬盘设为主盘,旧硬盘设为从盘,两个光驱接在“IDE2”上,CD - ROM或DVD-ROM设为主盘、刻录机为从盘。 第二步:确定硬盘的安装位置。现在机箱一般都有3个3.5英寸插槽,软驱安装在最上面,单硬盘安装在最下面,空出一个插槽有利于散热;安装双硬盘没法空出插槽,应将速度快、使用次数多的新硬盘安装在旧硬盘的上面。当然,如果机箱有4个3.5英寸插槽,两个硬盘之间能空出一个插槽最好。 第三步:设置好跳线,像安装单硬盘一样将两只硬盘分别安装、连接好。;
安装双硬盘的方法

ssd和hdd双硬盘如何装系统

ssd和hdd双硬盘安装系统的方法: 使用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达到快速开机、快速唤醒、快速响应的特性; 进入电脑的BIOS界面,Advanced选项卡,查询SATA设置,看是否有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或者Raid选项,如果有,请选择此项。如果没有,可以按下Alt F4结束本文阅读; 下载安装时所需的IRST驱动; 开启之后,记得检查一下Intel Rapid Start Technology功能是否开启; 系统安装U盘一张,IRST驱动文件拷贝到系统安装U盘里面; 插上系统安装U盘,开机选择USB设备启动,进入操作系统安装流程; 到达硬盘分区选择步骤时,系统会提示您找不到磁盘驱动器,点击浏览按钮,读取咱们事先存在U盘里面的IRST驱动并安装; IRST驱动正在被安装; 顺利的话,系统会自动识别SSD与HDD硬盘,容量较大HDD会排在上面。否则请重置BIOS,重复前面的所有操作; 硬盘分区完毕,即可进行下一步系统安装; Windows 7的安装过程还是很省心的,最后只需要一番设置,再安装好驱动程序,就可以收工了;
你好,固态+机械完美极了!下面说说怎么安装(你是要安装在固态硬盘SSD吧): 先说安装方法:U盘和光盘(简单操作)另加直接安装(前提是能正常开机的),下面说U盘安装,其他两种都简单的就不说了。工具准备:U盘+系统+U盘制作工具(可以是老毛桃、大白菜等)制作U盘和下载系统:用U盘制作工具直接一键制作成USB启动盘就行了,制作好了就把下载好的系统(系统可以到网上系统之家等下载)复制到U盘里。启动U盘:开机快速按几次F12(有的需要Fn+F12)》选择USB(具体看你的U盘)项进入U盘;当然,如果F12不起作用就按ESC/F1/F2等进入BIOS》boot》把boot option #1的顺序设置为USB项。boot option #2设置为SSD,第三就是HDD了。进pe分区:启动到U盘后选择win8pe进入桌面,选择桌面的分区工具》选择SSD》点击“快速分区”》一般如果SSD只是安装系统就分一个,安装软件就分两个,分好区后退出分区工具。……HDD要分区的话也是同样的方法。开始安装系统:在pe桌面选择一键安装gho系统》选择系统和安装位置 (SSD的C盘)》确定》确定》等待进度条完成镜像安装完成后(第6步完成)提示重启的,重启就行了,也可以用桌面的引导修复引导一下系统》重启黑屏了就拔了U盘》等系统自动安装完成就行了。如果是安装ISO系统,就用虚拟光驱加载系统和用win安装器安装就行了。
你好,固态+机械完美极了!下面说说怎么安装(你是要安装在固态硬盘SSD吧): 先说安装方法:U盘和光盘(简单操作)另加直接安装(前提是能正常开机的),下面说U盘安装,其他两种都简单的就不说了。工具准备:U盘+系统+U盘制作工具(可以是老毛桃、大白菜等)制作U盘和下载系统:用U盘制作工具直接一键制作成USB启动盘就行了,制作好了就把下载好的系统(系统可以到网上系统之家等下载)复制到U盘里。启动U盘:开机快速按几次F12(有的需要Fn+F12)》选择USB(具体看你的U盘)项进入U盘;当然,如果F12不起作用就按ESC/F1/F2等进入BIOS》boot》把boot option #1的顺序设置为USB项。boot option #2设置为SSD,第三就是HDD了。进pe分区:启动到U盘后选择win8pe进入桌面,选择桌面的分区工具》选择SSD》点击“快速分区”》一般如果SSD只是安装系统就分一个,就分两个,分好区后退出分区工具。……HDD要分区的话也是同样的方法。开始安装系统:在pe桌面选择一键安装gho系统》选择系统和安装位置 (SSD的C盘)》确定》确定》等待进度条完成镜像安装完成后(第6步完成)提示重启的,重启就行了,也可以用桌面的引导修复引导一下系统》重启黑屏了就拔了U盘》等系统自动安装完成就行了。如果是安装ISO系统,就用虚拟光驱加载系统和用win安装器安装就行了。
直接装固态里就行了启动项调好
ssd和hdd双硬盘如何装系统

Copyright © 2012-2014 Www.tudoupe.Com. 土豆启动 版权所有 意见建议:tdsky@tudoupe.com

土豆系统,土豆PE,win7系统下载,win7 64位旗舰版下载,u盘启动,u盘装系统,win10下载,win10正式版下载,win10 RTM正式版下载,win8下载,电脑蓝屏,IE11修复,网络受限,4K对齐,双系统,隐藏分区,系统安装不了,U盘装系统,笔记本装系统,台式机装系统,diskgenius运用,GHSOT装系统,U盘修复,U盘技巧,U盘速度,U盘不能格式化,U盘复制发生错误,U盘加密,U盘选购,开机黑屏,蓝屏,进不了系统,上不了网,打不开程序,点击无反应,系统设置,PE个性化,PE添加网络,PE维护系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