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speed教程(iperf测试和hddspeed测试)
来源:http://www.tudoupe.com时间:2022-11-27
怎么用HDD跑硬盘坏道
这个很简单的只是有的硬盘会检测不到~ HDDL常用菜单1, ALT B---第一项(ALT L)选择待修硬盘PMIARY(1FOH)主硬盘线(第一个IDE)SECNDARY(17ON)从硬线(第二个IDE)MASTOR 主盘SLAVE 从盘可根据硬盘位置选择相应参数ALT T----第二项 扇区接正清零 BNEPEA(顺序)1 cektop 每一个扇区一个读写单位HA3A (倒序) 256 CETOPOB 每256个扇区。。HAY。。。。LBA :0 起始LBA数KOH。。。。LBA:XXX结束LBA数ALT T---------第三项 扇区快速清零ALT T---------第一项,检测硬盘ALT X 退出HP使用方法1, 输入两次回车2, 选择待修硬盘3, RUN SPEED BRNCHMARKS FOR THIS DRIVE?4, 是否进行完整测试 应输入N5, 输入ALT M]6, 输入R7, 选择START进行修复HDDREG使用方法1选择硬盘、输入相应数值,一般为2输入后回车2, 输入起始位置ENTER OFFSET FROM THE BEGINNIMP :0 MB回车如按容量输入,在输入数值后加字母M回车如按扇区数输入,直接输入数直回车3, 要中止修复,输入CTRL BREAK4,B—0 BAD SECTORS FOND 发现的坏区R---0 BAD SECTORS RECOVERED 已修复的坏区如上下数值一致,说明已修好THDD用法1, 选择硬盘2, 菜单显示CLEAR FAT 清除分区表CLEAR MBR 清除MBR(主引导扇区)SURFACE TEST 表面测试VIEW DEFECT LIST 查表缺陷列表CHOICE DRIVE 切换硬盘EXIT 退出3, 测试修复方法a, 选择SURFACE TEST 先进行测试选择LBA方式测试可再选择起始位置(MANVAL SET ,自定义开始位置B,测试完成发现坏道后,选择VIEW DEFECT LISTR-REPAIR DEFECT 显示为白色彩且右边的缺陷列表中有坏区显示,此时输入R进行修复DM低格清零方法1, 进入主菜单2, 输入A3, 输入M4, 输入U5, 选择硬盘6, A,ZERO FILL DEIVE 磁盘填零B,LOW LEVED FORMAT 磁盘低格C,SET DRIVE SIZE 设置容量7, 选择ZERO FILL DIVE 输入ALT C 选择YES 开始清零8, 清零完成后,再进行低格FDC使用方法(软盘制作和恢复数据)READ FROM SOURCE DRIVE 读源盘信息Write to tarqit drive 写到目标盘FORMAT TARGET DRIVE 格式化目标盘PUT INTO IMAGE FILE 生成锐象文件GET INTTO IMGAGE FILE 从锐象文件恢复。。。。。ESCAPE (EXIT TO DOS)各镜像象文件KV0001 ---KV003三个锐象文件为杀毒软件(DOS下的)DFT 专修IBM硬盘的软件BOOT KEY 专解逻辑锁的软件BOOT –98 纯98DOS引导文件MHDD MHDDTOOLS SP DISKGE 等硬盘软件DOS622 DOS622引导盘HDDTEG HDDREG软件MEM 内存测试软件IBM----DM DMMAXBLAST 迈拓工具FTOOL IBM硬盘工具REPAIR HP HDDL HDDREG 等修坏道软件逻辑锁的解法(保留数据)1, 现象;能正常认到硬盘,但无法引导,用光驱,软件等也无法引导,出现死机2, 解决方法:一、 用FDC工具作两张软盘进入FDC 选GET FROM LAGE FILE 项,输入BOOT 98再选WRITE TO TAMGER DRIVE 进入第二项FORMAT ALL AND WRITE 放入软盘,输入开始制作,再用同样方法制作一张BOOT KEY 盘二、 boot key 解密磁盘BOOT –98 纯98启动磁盘三、 用BOOT KEY 引可以正常引导,因为解锁后IO。SYS文件将不读取分区表因此软盘引导看不到C盘等盘符是正常现象。四、 用软盘下的DISKGEN---工具------重建分区表-----自动方式恢复分区表,恢复好后存盘退出五、 用SPFDISK------左菜单-----重建MBR(主引导扇区)六、 试一下能否正常引导,如不能正常引导,用纯WIN98起动磁盘引导,输入SYS----A:--C:完成后应该就可以引导了七、 0道坏的修复方法,(0道坏有提示信息)现象与逻辑锁相象,大部分时候有轻微异响,再有无法分区格式化第 九 章 专业维修软件PC3000PC3000-解密版的安装方法:1、PC3000运行于DOS系统。可以将PC3000的全部程序拷贝在系统盘中。2、系统盘安装在IDE1的MASTER口。3、待修盘安装在IDE2的MASTER口,并要求在BIOS中设为“NONE”。4、PC3000要求在CONFIG.SYS中加载HIMEM.SYS及俄文版的EMM386.EXE。5、在AUTOEXEC.BAT中先后执行EMUL目录内的PCDOSEMU.EXE和VGAGA.EXE。6、进入PC3000目录,执行SHELL.EXE即可进入PC3000主界面。7、注意:V09和V11版的EMUL文件相同,可以通用。V12版是另外一套。PC-3000AT主菜单ВЫБОР РЕЖИМА 选择项目Выбор типа накопителя选择存储器Проверка накопителя检查存储器Проверка контроллера检查磁盘控制器Комплексный тест磁盘综合测试Скрытие дефектов磁盘缺陷扫描Форматирование通用的低级格式化Выход退出РЕГИСТР СОСТОЯНИЙ状态寄存器BAS DRDY DWF DSC DRQ CORR INX ERRРЕГИСТР ОШИБОК误差寄存器BBK UNC O IDNF O ABRT TONF AMNF LBACHS (c)关于 Выход退出 вверх向上 Отмен取消 вниз向下 Ввод输入SMART维护和自动修理技术信息 Passp磁盘信息 Проверка накопителя 检查存储器 Тран.对扇区写入编号 Выход退出Шаг-减少柱数 Шаг 增加柱数 X->0全部清零 Отмен取消X->A磁头移到?柱 A<->B磁头来回移动 RND磁头随机移动 Стир全部扇区填零 Просм按(柱/头/扇)查看 Зап按每柱填充代码 Ввод输入Гол(головку)磁头移到?头 Т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параметров НМД参数定义Выполняется完成Ошибка错误накопитель не выдал состояние存储器没有准备好готовности в течении 15 секнажмите любую клавишу按任意键继续 Проверка контроллера 检查控制器Чтение регистра состояния в цикле循环阅读寄存器的情况Тест буфера сектора测试扇区缓冲器Запись сектора в цикле循环写入扇区缓冲器Чтение сектора в цикле循环读出扇区缓冲器Тест IRQ测试硬盘中断 IRQВнутренняя диагностика НМД内部的诊断Сброс НМД硬盘复位Выход退出Комплексный тест 综合的测试ВНИМАНИЕ注意В процессе тестирования过程Данные будут разрушены数据将会丢失Начальный цилиндр: 0开始的柱Конечный цилиндр: 1结束的柱Производить запись: да 进行写入动作 : 是的нажмите[Ввод] или [Отмена]按键 输入 或者 取消Тест контроллера测试控制器Тест IRQ测试 IRQТест буфера сектора测试扇区缓冲器Тест рекалибровкиПроверка формата检查格式Случайное чтение随机的读出Проверка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表面检查Прерывание оператора操作员中断продолжать тест继续做测试пропустить тест跳过测试пропустить все тесты跳过全部测试Скрытие дефектов 缺陷Выбор скрытие选择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е скрытие自动Ручное скрытие手动Отменить скрытие取消[Esc]-Выход退出ВНИМАНИЕ注意Начальный цилиндр:0开始的柱Конечный цилиндр:1结束的柱Количество проходов:3反复次数нажмите[Ввод] или [Отмена]按键 输入 或者 取消ВНИМАНИЕ注意В процессе отмены скрытия дефектов缺陷扫描过程取消Данны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удут разрушены数据将会丢失Начальный цилиндр:0开始的柱Конечный цилиндр:1结束的柱нажмите[Ввод] или [Отмена]按键 输入 或者 取消Форматирование 通用的擦除ВНИМАНИЕ注意В процессе форматирования过程Данны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удут разрушены数据将会丢失 Начальный цилиндр:0开始的柱Конечный цилиндр:1结束的柱нажмите[Ввод] или [Отмена]按键 输入 或者 取消
用hd tunepro我把硬盘常见问题概括了几方面问题。简单实用适合新手硬盘坏道修复(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1)用diskgenius4.3.0或4.5.0,最好是用dos或pe自带的。注: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硬盘修复方法:备份硬盘数据(打不开或不认或无法读取硬盘的,修复后发现数据丢失的,详见硬盘数据恢复)1、运行diskgenius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硬盘---坏道检测与修复---开始检测(一定要全盘而不是分区检测,以防止坏道再生)---检测完尝试修复逻辑坏道都能修复,修不好的物理坏道用dos下的hddregenerator坏道修好的硬盘维护(好了又坏的情况):1、bios里关掉s.m.a.r.2、屏蔽隐藏坏道(用分区工具diskgenius、pq等)3、dos或者pe下用diskgenius的坏道检测与修复功能进行读写延迟修复:开始检测----检测完在开始检测修复窗口---选项:修复时读写速度慢于。。。打钩,100毫秒---修复4、quitehdd软件:(迈拓c1门,方法上网查,很多。但希捷也适用)(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2)1、apmsetings:ac255dc2552、aamsetings:ac128dc1283、同上4、全打钩注:2项影响性能,但减少转速和发热5、刷固件(如希捷固件门,方法上网查,很多)(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3)固件使用方法:1、ultraiso下打开xxxxxx.iso(官网下载),启动---写入硬盘映像,usb-hdd2、注1、找不到硬盘方法:跳过系统检测。方法是:进入dos后拔掉硬盘电源线再插上(不能经常这么干),然后软启动硬盘数据恢复和检查分区错误方法基本相同:检查分区错误(硬盘错误)1、运行diskgenius,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工具---搜素丢失的分区表(或最上一排---硬盘---重建主引导记录)硬盘数据恢复:----误格式化1、运行diskgenius,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工具---搜素丢失的分区表硬盘数据恢复:----误格式化,又拷贝文件的分区(ghost、系统安装)1、diskgenius---最上一排---工具---已删除或格式化的文件恢复或者找不到的分区用easyrecovery_pro_6.22(下载文件10m以上的),找不到盘的用高级恢复硬盘数据恢复:----误删除 用easyrecovery_pro_6.22(下载文件10m以上的),内有选项
要跑硬盘坏道,现在一般的GHOST系统都有这个功能,你进去之后输入0回车,在输入1回车,它就会自动跑了,检测到会自动修复。
用hd tunepro我把硬盘常见问题概括了几方面问题。简单实用适合新手硬盘坏道修复(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1)用diskgenius4.3.0或4.5.0,最好是用dos或pe自带的。注: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硬盘修复方法:备份硬盘数据(打不开或不认或无法读取硬盘的,修复后发现数据丢失的,详见硬盘数据恢复)1、运行diskgenius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硬盘---坏道检测与修复---开始检测(一定要全盘而不是分区检测,以防止坏道再生)---检测完尝试修复逻辑坏道都能修复,修不好的物理坏道用dos下的hddregenerator坏道修好的硬盘维护(好了又坏的情况):1、bios里关掉s.m.a.r.2、屏蔽隐藏坏道(用分区工具diskgenius、pq等)3、dos或者pe下用diskgenius的坏道检测与修复功能进行读写延迟修复:开始检测----检测完在开始检测修复窗口---选项:修复时读写速度慢于。。。打钩,100毫秒---修复4、quitehdd软件:(迈拓c1门,方法上网查,很多。但希捷也适用)(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2)1、apmsetings:ac255dc2552、aamsetings:ac128dc1283、同上4、全打钩注:2项影响性能,但减少转速和发热5、刷固件(如希捷固件门,方法上网查,很多)(硬盘吱嘎响,卡顿,无响应,重启原因3)固件使用方法:1、ultraiso下打开xxxxxx.iso(官网下载),启动---写入硬盘映像,usb-hdd2、注1、找不到硬盘方法:跳过系统检测。方法是:进入dos后拔掉硬盘电源线再插上(不能经常这么干),然后软启动硬盘数据恢复和检查分区错误方法基本相同:检查分区错误(硬盘错误)1、运行diskgenius,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工具---搜素丢失的分区表(或最上一排---硬盘---重建主引导记录)硬盘数据恢复:----误格式化1、运行diskgenius,首先备份分区表:最上一排---硬盘---备份分区表(操作失误或不成功时恢复)2、点选要修的硬盘3、最上一排---工具---搜素丢失的分区表硬盘数据恢复:----误格式化,又拷贝文件的分区(ghost、系统安装)1、diskgenius---最上一排---工具---已删除或格式化的文件恢复或者找不到的分区用easyrecovery_pro_6.22(下载文件10m以上的),找不到盘的用高级恢复硬盘数据恢复:----误删除 用easyrecovery_pro_6.22(下载文件10m以上的),内有选项
要跑硬盘坏道,现在一般的GHOST系统都有这个功能,你进去之后输入0回车,在输入1回车,它就会自动跑了,检测到会自动修复。

网吧系统测试多块硬盘是否有坏道有快捷方式么?有答必谢
要检验硬盘是否已出现坏道,可以通过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检测,例如,系统自带的“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不过该软件的扫描速度较慢,建议使用“效率源硬盘坏道检测软件”来进行扫描。“效率源硬盘坏道检测软件”可以测试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硬盘产品。 (1)制作启动盘 运行下载的程序,在软驱中插入一张软盘,然后运行该程序,在程序主界面中单击“创建工具盘”按钮,即可生成一张用来检测硬盘坏道的工具盘。 用WINDOWS优化大师当然可以,其中的“系统磁盘医生”是个不错的选择。你说的“不正确扇区 o kb”应当就是没有坏道了。当然,要得到更全面深入的检测结果,还是要用专门的检测软件。祝你好运! 注意:该软件暂时还只能在软盘上生成工具盘,因此使用的前提必需有软驱。 (2)检测硬盘 启动电脑,按下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中将“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置为Floppy,第一启动盘改为软驱,保存BIOS设置后,重新启动电脑。然后使用刚才创建的工具盘引导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执行程序。如果系统中只安装了一个硬盘,则将光标定位到“硬盘全面检测”选项上,然后按回车开始对硬盘进行全面扫描。当扫描结束后,可以看到相关的坏道信息。 如果系统中安装了多块硬盘,则可以在主界面中选择“硬盘高级检测”选项,进入高级检测画面后,首先在“起始位置”处输入“0”,按回车后,然后在“结束位置”处输入“100”,按回车后在“当前硬盘”处输入要检测的硬盘序号,例如检测第2块硬盘则输入“2”,回车即开始检测4.修复硬盘逻辑坏道 对于硬盘而言,逻辑坏道的修复是比较简单的,而当通过软件检测到硬盘出现坏道后,首先也得将坏道当作逻辑坏道处理,如果坏道依然存在,再通过修复物理坏道的方法来进行修复。 (1)通过磁盘扫描器修复硬盘逻辑坏道 对于逻辑坏道,修复的方法比较简单。对于使用Windows 98系统用户,可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扫描程序”菜单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需要扫描的分区,选中“完全”、“自动修复错误”选项,单击“开始”按钮即可。 对于使用Windows 2000/XP系统的用户,则可以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右键单击需要修复的分区,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工具”按钮,单击“查错”选项组中的“开始检查”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选项,单击“开始”按钮即可。 通过上述方法,一般都能解决硬盘的逻辑坏道问题。如果不能正常进入Windows,则可以用一张启动软盘启动电脑,然后提示符后键入“Scandisk X:”(X为具体硬盘盘符)对硬盘进行扫描和修复。一旦发现坏道,程序会提示你是否“Fixit”(修复),选择“Yes”后即开始修复。(2)通过DM修复硬盘逻辑坏道 通过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来修复硬盘的逻辑坏道不会损害数据的安全,不过该程序的能力有限,如果发现通过磁盘扫描程序修复后的硬盘仍然存在坏道,则可以考虑通过DM来进行修复。 在使用DM修复硬盘坏道之前,首先得将硬盘上的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中。DM修复坏道时会将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删除,因此得先备份数据。 首先从网上下载DM万用版并制作好DM启动软盘,然后执行DM并进入其主界面。将光标定位到“(M)aintenance Options”(维护选项)选项,然后按回车键,在出现的次级界面中,将光标定位到“(U)tilities”(工具)选项,回车后系统会要求选择需要修复的硬盘,此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然后按回车进入次级界面,将光标定位到“Zero Fill Drive”(磁盘零填充)选项,按回车键后会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按下Alt+C组合键确认之后,选择“Yes”即可开始对硬盘进行“零填充”。完成操作后,再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即可。通过该操作不仅可以修复绝大多数硬盘坏道,而且不会像低级格式化那么对硬盘产生伤害。 5.修复硬盘物理坏道 对于物理坏道而言,普通用户根本无法修复,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利用一些磁盘软件将其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让磁头不再去读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硬盘使用寿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有坏道的硬盘时,一定要时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因为硬盘上出现了一个坏道之后,更多的坏道会接踵而来。 (1)通过Disk Genius屏敝硬盘物理坏道 从网上下载Disk Genius后,根据前面讲述的方法,制作一张系统启动软盘,然后将下载得到的压缩包解压缩,将Disk Genius的主程序“Diskgen.exe”复制到该软盘上。当然,如果没有软盘,也可以将该软件存放在硬盘或其他介质中。用该软盘启动电脑,在提示符下输入“Diskgen”命令并回车,便可启动该程序。进入程序主界面后,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选择“工具→硬盘表面检测”菜单命令。此时系统会显示“测试当前分区硬盘表面?坏扇区清单将保存到BACDSECT.TXT中”提示,选择“扫描”并回车,此时会出现扫描方式选择对话框,其扫描方式分别为:按扇区扫描、按磁道扫描和按柱面扫描,建议选择“按扇区”选项。单击“按扇区”选项进行扫描之后,会出现扫描进程对话框,扫描到坏道时会发出“咯滋、咯滋”的声响。完成之后,会出现一个是否有坏扇区、共有几个坏扇区的提示信息。 重新启动Windows,将硬盘上的数据全部备份到其他介质中,然后打开软盘中的BACDSECT.TXT文件,在这个文件中详细地记录了刚才扫描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在下面的操作中我们将用到这些信息。 重新用软盘启动电脑,在提示符下输入“Diskgen”命令并回车,进入程序主界面,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选择“分区→删除分区”菜单命令,将原有分区全部删除。然后选择“分区→新建分区”(或建扩展分区)菜单命令,根据BADSECT.TXT文件所记录下的坏扇区位置,把坏扇区前后10~20MB的空间单独划分为一个区(这样做是为了给坏道扩散预留一部分空间)。 注意:分区操作过程中,如果有误,该软件提供有“重新加载”命令,可以把硬盘恢复到初始分区状态。因为这个软件在存盘之前的所有操作都只是保存在内存中,所以你可以用多次分区的方法把包含坏道的分区的大小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之内。 最后,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按下Tab键选中包含坏扇区的分区,选择“分区→隐藏”菜单命令,即可将包含坏道的分区隐藏起来。将所有分区划分好之后,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最后通过Windows自带的Format命令对所有分区进行格式化。至此,屏敝坏道的工作就全部完成。 (2)通过“效率源硬盘坏磁道修复软件”修复坏道 “效率源硬盘坏磁道修复软件”可以智能化修复硬盘坏道,该软件也需要制作启动软盘才能使用。 运行下载的程序,在软驱中插入一张软盘,然后运行该程序,在程序主界面中单击“创建工具盘”按钮,即可生成一张用来检测硬盘坏道的工具盘。用该软盘启动电脑,启动该程序,在主界面中选择“坏道智能修复”选项即可开始对硬盘的坏道进行修复。 在通过该软件进行坏道修复时,建议先将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在修复前通过该软件进行全面的坏道检测,然后再进行修复。 硬盘坏道,似乎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词语,因为它常常意味着硬盘报废和数据丢失的双重损失。随着磁盘密度和转速的提升,硬盘好像也变得起来越娇贵。坏道就是一种常见而又令人头痛的硬盘故障。当硬盘出现了坏道,是否就意味着这块硬盘无可救药了呢?事实并非如此。 一、 硬盘坏道的检测如果硬盘上出现部分扇区无法正常读写或访问的情况,一般就被称作坏扇(bad sector),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道”。硬盘出现坏扇区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是由记录在扇区中的校验码,扇区标识,地址信息等不正常导致的逻辑性错误。比如某些病毒会给部分硬盘扇区强行打上坏块标记,使系统无法使用这些扇区。有的则是由异常撞击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物理性损坏。当硬盘出现坏的扇区之后,就可能出现硬盘读写速度变慢甚至出错,声音异常,无法从硬盘引导系统或无法完成高级格式化等症状,严重时将会导致引导系统整个硬盘无法使用。硬盘出现坏道后,最简单的检测办法是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功能,对有问题的磁盘进行扫描并试图修复坏的扇区。但是它的功能极其有限,一般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性扇区错误,如果遇到真的物理坏扇区,它的检测速度就会很慢。此时可以用上些功能更强的检测软件不扫描硬盘的坏扇区,比如HDDTEST。HDDTEST是一个极其小巧的软件,笔者使用的这个版本只有8KB大小。不过它只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在使用前要先将它复制到一张可引导系统的软盘上,然后以软盘方式启动。HDDTEST的所有操作都在一个窗口界面下完成,没有过多的命令和繁琐的操作。按上下键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然后按“Enter”键即可开始检测。检测途中按“Pause/Bnter”键可暂停,按“Esc”键则会取消此次检测。窗口中间显示的是检测进度。下面则分别显示软件运行的状态的磁盘的检测状态提示,右下角显示坏道的信息。由于它只具备检测功能,不对硬盘进行修复,当它检测到坏道时,就其它同类软件来说,速度相当快。另外,HDDTEST不能手动选择从硬盘的某个位置开始检测,只能进行从头到尾的全面扫描。 二、 多剑合壁,修复硬盘坏道即使是全新的硬盘,其实也不是毫无瑕疵,没有坏道的。事实上,每块硬盘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坏道。而厂商会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出所有的坏道并记录在P-Iist(永久缺陷表)中普通用户无法对之加以查看,也不能访问记录在P-Iist中的坏扇区。也就是说,终端用户所购买的硬盘都会带有一定数量的坏道,只不过这一部分被厂商以特殊方法屏蔽掉了,丝毫不会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因而硬盘出现坏道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么可怕。一般而言,如果硬盘上的坏道不是太严重的话,除了送厂商返修外,也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软件来进行修复。首先,利用一些基本的硬盘维护工具,如各硬盘厂商的DM软件以及低级格式化工具Iformat等就能够修复部分逻辑性硬盘坏道。DM具备零填充和低级格式化的功能,能够对硬盘的数据进行清零,并且重写扇区的校验和标识信息,从而修复由标识信息出错等原因造成的坏扇区。用Iformat重新对硬盘进行 低级格式化可达到相同的效果。不过这两种软件对于由磁盘表面介质损伤等造成的物理性坏道无无能为力。此外,还可以使用FBDUSK之类的软件,将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FBDUSK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坏道自动隔离成一个隐藏区,以后系统将不会再访问这个隐藏区的内容。除了以上常用软件之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一些功能更强大的修复软件诸如HDD Regenerator(HDDREG)、HDDSPEED、THDD、MHDD等尝试硬盘坏道的检测和修复工作。HDDREG通过磁性逆转(magnetic reversal)方式来达到修复坏道的目的,据称可以修复大约60%的受损硬盘,在修复坏道的同时又不影响硬盘原有的数据信息,而这是低极格式化程序所做不到的。而HDDSPEED和THDD等软件在检测到硬盘坏道时,会激发硬盘的自动修复机制,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来替换该坏扇区,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G-list(增长缺陷表)中。像HDDSPEED可以查看IB昆腾火球系列的P-list和G-list,而MHDD则可以查看IBM和富士通硬盘的P-list和G-list。不过,各品牌硬盘的G-list都会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大约在五、六百条左右。超过限制,自动修复机制就会失去作用。此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比如PC3000将坏扇区记录在P-list中。但是这些专业软件价格不菲,而且功能过于复杂,并不适于普通用户使用。HDDREG可以直接在Windows 95/98/ME环境下运行,在WindowsNT/2000/XP系统中则需要创建一个启动修复盘,不能直接调用。创建引导盘,然后用这张软盘引导系统,在DOS状态下即可进入HDDREG软件界面。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确定扫描的起始位置,即可开始硬盘的检测和修复,在检测中可按“Ctrl+Break”组合健中止扫描。检测到的坏忌区会以“B”加以标识,而已经修复的则以“R”加以标识。如果在进行HDDREG之前已经用HDDTEST扫描过硬盘坏道,就可以直接确定坏道所在位置并进行修复,而不必从头开始扫描。修复结果信息会保存在hddreg.log文件中。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注册的DEMO版本,将只能修复找到的第一个坏扇区。另外,由于HDDREG在修复坏道时并不会影响硬盘的逻辑结构,因而即使坏道已经得到修复,系统仍然会保持着原先标记的坏道信息,用户需用PQ Partition Magic之类的软件对硬盘重新分区,才可访问这些已经修复的扇区。HDDSPEED是一款硬盘速度测试软件,但同时具备硬盘检测、修复功能,只能在纯DOS模式下运行。选择好需要检测的硬盘后,执行“Diagnostic”菜单下的“Media verify/repair”选项(快捷键为Alt+m),在弹出的“Perform media test”窗口中自行设定检测的起始点,终止点及检测的次数,同时按“R”键,将“Try to repair/relocate round defects”一项设为可用,这样在检测到坏道后HDDSPEED会尝试对坏道进行修复。THDD与HDDSPEED功能大致相同,同样需要将THDD主程序复制到一张软盘上,然后以软盘引导到纯DOS模式下运行。它和界面相当简洁,选择“SURFACE TEST”,对硬盘进行扫描。检测完成后回到主菜单,选择“VIEW DEFECTLIST”(查看缺陷列表),在弹出窗口中可看到扫描到的坏道列表。按“R”键,开始修复坏道。“Pepaired”表示已经将坏道加入到G-list中,而“Not respired”则表示G-list忆满,坏道未能修复。对于坏道不多的硬盘来说,THDD的修复效果还是为错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发现,以上这些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比如HDDSPEED的检测速度较快,但修复速度则比上THDD;HDDREG的修复能力较强,但它的检测速度很慢。而且每个软件针对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硬盘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针对不同的硬盘坏道故障,我们可以尝试多种软件,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修复硬盘坏道进行扫描,然后再用修复软件直接对指定区域坏道进行修复,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写在最后硬盘出现坏道确实棘手,但并非完全不可修复。不过,任何软件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硬盘如果物理损坏太严重,功能再强的修复软件也是无能为力的。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这些软件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达到修复硬盘坏道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加速硬盘的损坏。^_^ 问:请推荐一款检测硬盘坏道的软件?答:这里介绍一款修复程序,名字为效率源硬盘坏道检测程序,可以检测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硬盘产品。 首先,请从这里下载该软件,运行下载的程序,向软驱中插入一张软盘,然后单击“创建工具盘”按钮,很快即可生成一张用来检测硬盘坏道的工具盘。 这里要提醒的是,该版本的软件暂时还只能在软盘上生成工具盘,因此使用前提是必须有软驱,另外在Windows 9x/Me/2000/XP等操作系统下都无法查看工具盘中的内容。然后,重新启动系统,进入BIOS将系统引导顺序设置为软盘优先,使用刚才创建的工具盘引导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执行程序。 首先会看到一个介绍程序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的声明,假如你没有什么异议,直接按下F8键进入检测界面,首先,请通过上、下两个光标键定位至相应测试项目,为了保证硬盘检测的完整性,建议朋友们选择“硬盘坏道全盘检测”。在屏幕上会显示扫描进度条,同时会显示已知坏道扇区、在整盘百分比位置等信息,检测结束后按F2可以回到主界面,按F5可以显示坏道列。 假如选择了“硬盘坏道高级检测”项,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新的运行界面,在这里首先需要选择待检测的硬盘,只要在“硬盘号”后键入硬盘序号,即1、2、3、4等数字,再输入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接下来的过程与刚才就没有什么区别。 问:请推荐一款检测硬盘坏道的工具? 答:对硬盘来说,最危险的就是坏道了,尤其是二手硬盘更是如此。那么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来检测硬盘中的坏道呢? 一般常用的工具是微软的SCANDISK,但检测速度非常缓慢,特别是那些大容量硬盘。笔者今天要介绍的《效率源大容量硬盘检测修复程式V3.0 光盘版》是一款功能非常不错的软件,文件大小1490 KB,支持超过136G硬盘的准确高速检测,最大可测试2000G,而且不需要主板支持,全物理访问,准确、可靠。3.0版光盘版启动速度快,3秒即可进主程序,遇坏道跨越时间比原1.6版缩短近一倍。 一、首先,请从这里下载该软件:http://www.skycn.com/soft/17295.html,刻录成工具盘。 二、重新启动系统,进入BIOS将系统引导顺序设置为光盘优先,并将硬盘设置为IDE1口,然后使用刚才创建的工具盘引导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执行程序。 我们首先会看到一个介绍程序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的免责声明,假如你没有什么异议,直接按下F8键进入检测界面,这里可以选择多种检测方式: 硬盘坏道全盘检测:对硬盘进行全盘扫描。 硬盘坏道高级检测:对硬盘进行从0%到99%任意位置的检测,或者从99%到0%之间的反向检测。 硬盘坏道统计列表:对已检测硬盘中发现的坏道进行统计,并以列表形式显示出来。 硬盘坏道修复功能:内置的修复功能增加“手动修复”及“自动修复”可将坏道加入厂家G-list列表内,是目前装机商、二手电脑销售商、网吧、客户的硬盘检测首选软件
应该没吧
mei
应该没吧
mei

怎么用MHDD修硬盘
MHDD使用说明 MHDD中有两个命令:RandomBad和 MakeBad RandomBad命令是随机产生BADMakeBad 命令是制造(标记)BAD 用途:1)使用makebad命令可以修复一些随机产生的坏道,例如:钻石硬盘能认盘,安装系统正常,读写也正常,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伴随有抵达抵达的响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先用写零命令去对整个硬盘的一部分进行试验,写零区可以设置为0-50000,然后用makebad命令也对这部分地址进行操作,完成后在对这部分写零,异响消失,打开scan功能对这部分lba地址进行扫描,把自动修复和Remap打开循环几次,故障消失!如果还有红色标记块,可以用pc3000的通用Defectoscope来修复几次!!2)对全盘操作的化,也最好选择makebad, 但是之前一定要对全盘进行写零,否则会有偏差,randombad命令最好不用!3)对一些小硬盘,特别是西部数据的硬盘,这个命令会有很神奇的效果如果配合pc3000使用,修复率会更加高!! 关于MHDD 1、MHDD是俄罗斯Maysoft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工具软件,具有很多其他硬盘工具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它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的完整版,本文介绍的是免费版的详细用法。 2、MHDD无论以CHS还是以LBA模式,都可以访问到128G的超大容量硬盘(可访问的扇区范围从512到137438953472),即使你用的是286电脑,无需BIOS支持,也无需任何中断支持; 3、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 4、MHDD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直接访问IDE口,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原装Intel品牌主板; 5、不要在要检测的硬盘中运行MHDD; 6、MDD在运行时需要记录数据,因此不能在被写保护了的存储设备中运行(比如写保护的软盘、光盘等); MHDD命令详解 EXIT(热键Alt+X):退出到DOS。 ID:硬盘检测,包括硬盘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开关状态、安全模式级别及开关状态……等)。 INIT:硬盘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盘重置)、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设定硬盘参数)、Recalibrate(重校准)。 I(热键F2):同时执行ID命令和INIT命令。 ERASE:快速删除功能,每个删除单位等于255个扇区(数据恢复无效)。 AERASE:高级删除功能,可以将指定扇区段内的数据逐扇区地彻底删除(比ERASE慢,数据恢复同样无效),每个删除单位等于1个扇区。 HPA:硬盘容量剪切功能,可以减少硬盘的容量,使BIOS检测容量减少,但DM之类的独立于BIOS检测硬盘容量的软件仍会显示出硬盘原始容量。 NHPA:将硬盘容量恢复为真实容量。 RHPA:忽略容量剪切,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 CLS:清屏。 PWD:给硬盘加USER密码,最多32位,什么也不输入表示取消。被锁的硬盘完全无法读写,低格、分区等一切读写操作都无效。如果加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红色的ON。要注意,设置完密码后必须关闭电源后在开机才会使密码起作用; UNLOCK:对硬盘解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DISPWD:解除密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在用DISPWD之前必须先用UNLOCK命令解锁。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码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而且一旦将密码遗忘(或输入错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如果解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RPM:硬盘转速度量(非常不准,每次测量数值都不同)。 TOF:为指定的扇区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 FF:从映像文件(最大2G)恢复为扇区段。 AAM:自动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动噪音管理)命令“所听即所得”式的调节硬盘的噪音。按F2键后如果有AAM字样,就表示硬盘支持噪音调节。键入AAM命令后,会显示出当前硬盘的噪音级别,并且可以马上就听到硬盘的读写噪音,要注意硬盘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进入AAM命令后,按0键可以关闭AAM功能,按M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号和-减号可以自由调整硬盘的噪音值(数值范围从0到126),按L键可以获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间值(对某些硬盘如果按+加号和-减号无效,而又不想让噪音级别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键取噪音中间值),按D键表示关闭AAM功能,按ENTER键表示调整结束; FDISK:快速地将硬盘用FAT32格式分为一个区(其实只是写入了一个MBR主引导记录),并设为激活,但要使用还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 SMART:显示SMART参数,并可以对SMART进行各项相关操作。SMART ON可以开启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关闭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对SMART进行检测。 PORT(热键Shift+F3):显示各IDE口上的硬盘,按相应的数字即可选择相应口的硬盘,之后该口会被记录在/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从,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从,下次再进入MHDD后此口就成了默认口,编辑MHDD.CFG文件改变该值就可以改变MHDD默认的检测端口。所以,如果进入MHDD后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说明当前硬盘没有接在上次MHDD默认的那个口上,此时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选择硬盘(或更改MHDD.CFG文件)。 CX:对昆腾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盘进行寻道测试,可以考验这两类硬盘上的飞利浦TDA5247芯片的稳定性(因为质量不好的5247芯片在频繁寻道时最容易露出马脚)。按ESC键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盘上,它主要通过频繁随机寻道来提升硬盘电机驱动芯片的温度,从而测试硬盘在强负荷下的稳定性。 WAIT:等待硬盘就位。 STOP(热键Shift+F4):关闭硬盘马达。 IBME:查看IBM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FUJ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MAKEBAD:人为地在某个指定区域内制造坏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RANDOMBAD:随机地在硬盘的各个地方生成坏道,按ESC键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BATCH(热键F5):批处理。 R(热键F3):硬盘复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码后,为了使密码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 FUCK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坏富士通硬盘的命令,一定谨慎使用,否则硬盘将被彻底损坏,无法修复。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盘,在使用FUCKFUJ命令后,仅一、两秒种,就提示破坏成功,重新启动后,连自检动作都消失了,主板检测不到,硬盘彻底报废。 SCAN(热键F4):盘面扫描,可以用特定模式来修复坏扇区,其中: [Scan in: CHS/LBA]:以CHS或LBA模式扫描。CHS只对500M以下的老硬盘有效。 [Starting CYL]:设定开始扫描的柱面。 [Starting LBA]:设定开始扫描的LBA值。 [Log: On/Off]:是否写入日志文件。 [Remap: On/Off](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 [Ending CYL]:设定终止扫描的柱面 [Ending LBA]:设定终止扫描的LBA值。 [Timeout(sec)]:设定超时值,从1到200,默认值为30。 [Advanced LBA log](高级LBA日志):此项不支持。 [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功能)。 [Loop the test/repair]:循环检测和修复,主要用于反复地修复顽固型坏道。 [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10000。要想设置默认时间,可以打开/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修改相应项目即可更改Erase WAITS数值。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不必更改此数值,否则会影响坏道的界定和修复效果。 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为为状态寄存器,右半部分为错误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间(在BUSY和AMNF之间)有一段空白区域,如果硬盘被加了密码,此处会显示PWD;如果硬盘用HPA做了剪切,此处会显示HPA; 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为当前硬盘的物理参数,右半部分为当前正在扫描的位置; 屏幕右下角为计时器,Start表示开始扫描的时间,Time表示已消耗的时间,End表示预计结束的时间,结束后会再显示Time Count,表示总共耗费了多长的时间; 在扫描时,每个长方块代表255个扇区(在LBA模式下)或代表63个扇区(在CHS模式下); 扫描过程可随时按ESC键终止; 方块从上到下依次表示从正常到异常,读写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况下,应该只出现第一个和第二个灰色方块; 如果出现浅灰色方块(第三个方块),则代表该处读取耗时较多; 如果出现绿色和褐色方块(第三个和第四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异常,但还未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红色方块(第六个,即最后一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吃力,马上就要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问号?,则表示此处读取错误,有严重物理坏道,无法修复。 注1:有些读写速度奇慢的硬盘如果用MHDD的F4 SCAN扫描并把EraseWAITS打开就可以看到,要么均匀分布着很多W,要么就是遍布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方块,这说明这类硬盘之所以读写速度奇慢,就是因为大量的盘片扇区有瑕疵,造成读写每个扇区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综合到一起就导致了整个硬盘读写速度奇慢。 注2:老型号硬盘(2、3G以下)由于性能较低、速度较慢,因此在F4 SCAN检测时很少出现第一个方块,而出现第二和第三个方块,甚至会出现第四个方块(绿色方块),这种情况是由于老硬盘读写速度慢引起的,并不说明那些扇区读写异常。 在扫描时使用箭头键可以灵活地控制扫描的进程,很象VCD播放机:↑快进2%;↓后退2%;←后退0.1%;→快进0.1%。灵活运用箭头键,可以对不稳定、坏道顽固的区段进行反复扫描和修复; MHDD2.9的使用: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给硬盘加解锁,这种硬盘加入密码的方式很奇特,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了密码。 这个是转载的,N文章的精华,在此对其作者表示感谢发布该文章。 ,可以把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开到on,好像修开 LBA模式=一般模式 CHS模式=高级模式\\\在尝试修改硬盘缺陷列表之前,我们还要了解几个硬盘术语:系统保留区(servicearea):它不是我们所说的主引导记录等重要数据所在的区域,绝大多数硬盘工具都无法查看系统保留区,它记录硬盘的大量参数,设置信息及一些内部控制程序。一般只有硬盘厂家通过特有的程序及指令才能读、修改系统保留区的信息。 保留容量:生产及维修时替换硬盘坏道的需要。 硬盘缺陷列表:P-list永久缺陷列表(又称工厂缺陷列表),是生产中产生的坏道列表;G-list添加性缺陷列表(又称用户缺陷列表),是使用中产生的坏道列表。这两个列表都需要特定的专业软件来查看,相对来说,查看及修改P-list难度更高,基本上只有厂家才能做到。 \\\\\\\MHDD的修复有两种模式,用软盘或者光盘启动以后,按SHIFT+F3选择要修复的硬盘然后按F4,其中第一项就是让你选什么模式维修,简单的说就是一般维修模式和高级维修模式如果坏道少的话建议大家先用一般模式扫一遍,在用高级模式扫一遍,一般就可以OK,就是把所有能选成ON的选项都选成 ON,但是倒数第2项除外(要不就要扫不停了哦!)如果坏道多的话,大家先用一般模式扫10遍以上,在用高级模式扫1遍,,这样修复率还是很高的,大家切记不要直接用高级模式 进行扫描,会导致MHDD不认的,就是说直接用高级模式的话,一次好不了再用MHDD的话,就认不到了(我是说坏道特别多的情况下)///////////////其实?才是最难恢复的坏道,一般?级以下的坏道的修复还是挺容易的遇到真正的?坏道,那就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去修复了就是先用一般模式扫10遍以上,再用高级模式扫一遍,具体方法请看本人发表的MHDD实战经验大谈,也许有些人的观点或者看法和本人不一样,例如有些人说ERASE WAITS是快速擦写,但是根据我的经验,那是等待擦写的功能(实际是两种功能,1是遇到坏道等待,然后进行坏道擦写操作)不是快速擦写,还有就是有人说?是TIME超时,它的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种?级的坏道,修复操作不正确的话,一般都很难修复,既然它没有在所设定的修复时间30秒,或者XX秒内修复坏道,那软件当然要报TIME超时错误了~!! MHDD2.9的使用: 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本人独自研究,为方便大家区分,特将mhdd所认到的坏道分为三类: 1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以下的;(少量绿色图标也可修复)2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和红色图标;3维修进程中的繁体字符、W、以及少量?号 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以上只是对一些坏道较少的硬盘的处理,此方法修复范围:(西捷、富士通、IBM、昆腾、迈拓、西数、IBM笔记本硬盘)其余像三星什么的尚不知道,没遇见过。有待朋友们去研究。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3百分之零) 同样,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一遍,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是选择LBA模式,remap项OFF,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其余项ON,选择完毕CTRL+ENTER执行扫描,扫描完毕,执行上面操作,选CHS模式,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Erase WAITs项OFF,其余项选ON,选择完毕,执行扫描,OK!!!大家切记不要直接用高级模式进行扫描,有些朋友为了急于求成,就直接用高级模式对硬盘进行操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直接用高级模式扫的话,一次好不了的话,那么MHDD对其就无可奈何了,要么认不到硬盘,要么坏道无法修复)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七十,3类坏道百分之十) 下面这个方法,没耐心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同上,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十遍以上,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在一般模式下将Loop the test/repair项选ON,执行扫描,扫描至少10遍以后,ESC退出,重复操作,选择高级模式执行扫描,OK!!!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八十,3类坏道百分之六十) 以上方法对?号和W坏道的修复好象还不是太完美,现在我们利用MHDD的一些命令进行辅助和配合,IBM、富士通、西数这些可以查看硬盘缺陷的,最好先执行IBME、FUJLST等命令,然后执行一般模式扫描,扫描到W或者?这些难以修复的坏道时按ESC退出,用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进行坏道标记,反复操作,坏道多的话可以标记坏扇区段,标记完以后执行高级模式扫描。还有就是修改硬盘容量法,你比如说,IBM的低格程序中就有一项可以改硬盘容量,会低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大家先把硬盘容量改为最小(这里的最小不是0M或者1M,而是硬盘总容量的整百M位,比如10G就改为100M,20G就改为200M),然后在用MHDD进行扫描修复然后用MHDD的rhpa和nhpa恢复实际容量再进行扫描,完了再改为硬盘容量的一半,继续扫描,恢复容量扫描,最后把硬盘改为原始大小进行高级扫描一遍OK~!!!而且MHDD和很多修复软件可以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你比如HDDREG,HDDL,HDDSPEED都可以很好的和MHDD配合用。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研究。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给硬盘加解锁,这种硬盘加入密码的方式很奇特,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了密码(如果真的忘了或者解不了你可以用HDLOCK这个硬盘锁把硬盘再锁一次,然后用它自带的UNLOCK和DISPWD解密,死马当活马医呗) \\\\\\\\\\\\要彻底修好一个盘,不是没有坏道就可以了,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读写速度,在考虑坏的程度,那么如何修了,速度是要考虑伺服能力,坏道要考虑工厂提供的缺陷列表即(P-LIST,G-LIST,T-LIST,X-LIST),所以目标就是两个想办法进入工厂内部低格和进入工厂缺陷列表既S过MART程序,MHDD29我用汇编查看过它可以对FUJITSU,IBM,WD,有内部低格程序,如果是全版的,我想一定好用,不过也没有关系,既然我们知道是少了内部低格程序,就可以用其它软件替代,我不合适在讲了,因为我是靠硬盘吃饭的。当一个盘能够执行内部低格这个盘就剩下很小的事了,MHDD29中就打开SMART ON 有朋友问要用SMART AAS打开,这是个自动缺陷隐含开关,如果有些非常破的盘就偏偏打不开这个开关却能执行SMART ON 。 说了半天现在是如何存坏道,在SCAN中有两个命令REMAP和WAIT ,REMAP是将坏道寸入G-LIST ,WAIT是只针对IBM的,意思是当IBM的读的速度慢过250MS时,将它做为坏道处理存入G-LIST,X-LIST中,大家千万不要小看WAIT这个命令,这意味着IBM的通病叽叽嘎嘎的声音在这里轻松的过去
MHDD的修复功能不怎么样,但看你硬盘是什么问题咯。 大部分光盘都支持MHDD,你会操作的话硬盘光盘都一样。
MHDD只是硬盘实体扫瞄维护程序,比起一般的硬盘表层扫瞄, MHDD 有更快的扫瞄速度 MHDD 能够帮使用者修复坏道而已,象你手上这样的硬盘一般是机械装置有问题,用软件扫描坏道的方式已经没法子修理了
软件修复最多也就修个坏道之类的,不是万能的,这种情况根本修不好。
修复了也不会长命...硬盘就是这样....要死是阻不了的...你还是买个新的吧.....别勉强硬盘...不然掉失了资料倒是最麻烦
没用的,都“达达达”了,已经是到了寿命的终点了啦。不然给你干嘛。。。
MHDD的修复功能不怎么样,但看你硬盘是什么问题咯。 大部分光盘都支持MHDD,你会操作的话硬盘光盘都一样。
MHDD只是硬盘实体扫瞄维护程序,比起一般的硬盘表层扫瞄, MHDD 有更快的扫瞄速度 MHDD 能够帮使用者修复坏道而已,象你手上这样的硬盘一般是机械装置有问题,用软件扫描坏道的方式已经没法子修理了
软件修复最多也就修个坏道之类的,不是万能的,这种情况根本修不好。
修复了也不会长命...硬盘就是这样....要死是阻不了的...你还是买个新的吧.....别勉强硬盘...不然掉失了资料倒是最麻烦
没用的,都“达达达”了,已经是到了寿命的终点了啦。不然给你干嘛。。。

FBdisk高手请进!
FBDISK我也用过根本就是垃圾,为什么这么说,我2G硬盘(IDE大脚)足足检查了半天,坏道只有两处百分之30和百分之38处,用金海硕(又名:效率源)只花了。。。检查加修复只花了10分钟不到。。它是修复物理坏道,因为你的硬盘可能是SATA接口的,如果金海硕用过后帮不了你,你可以用用MHDD。。。 以下内容对你有帮助: 一、 硬盘坏道的检测如果硬盘上出现部分扇区无法正常读写或访问的情况,一般就被称作坏扇(bad sector),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道”。硬盘出现坏扇区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是由记录在扇区中的校验码,扇区标识,地址信息等不正常导致的逻辑性错误。比如某些病毒会给部分硬盘扇区强行打上坏块标记,使系统无法使用这些扇区。有的则是由异常撞击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物理性损坏。当硬盘出现坏的扇区之后,就可能出现硬盘读写速度变慢甚至出错,声音异常,无法从硬盘引导系统或无法完成高级格式化等症状,严重时将会导致引导系统整个硬盘无法使用。硬盘出现坏道后,最简单的检测办法是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功能,对有问题的磁盘进行扫描并试图修复坏的扇区。但是它的功能极其有限,一般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性扇区错误,如果遇到真的物理坏扇区,它的检测速度就会很慢。此时可以用上些功能更强的检测软件不扫描硬盘的坏扇区,比如HDDTEST。HDDTEST是一个极其小巧的软件,笔者使用的这个版本只有8KB大小。不过它只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在使用前要先将它复制到一张可引导系统的软盘上,然后以软盘方式启动。HDDTEST的所有操作都在一个窗口界面下完成,没有过多的命令和繁琐的操作。按上下键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然后按“Enter”键即可开始检测。检测途中按“Pause/Bnter”键可暂停,按“Esc”键则会取消此次检测。窗口中间显示的是检测进度。下面则分别显示软件运行的状态的磁盘的检测状态提示,右下角显示坏道的信息。由于它只具备检测功能,不对硬盘进行修复,当它检测到坏道时,就其它同类软件来说,速度相当快。另外,HDDTEST不能手动选择从硬盘的某个位置开始检测,只能进行从头到尾的全面扫描。 二、 多剑合壁,修复硬盘坏道即使是全新的硬盘,其实也不是毫无瑕疵,没有坏道的。事实上,每块硬盘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坏道。而厂商会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出所有的坏道并记录在P-Iist(永久缺陷表)中普通用户无法对之加以查看,也不能访问记录在P-Iist中的坏扇区。也就是说,终端用户所购买的硬盘都会带有一定数量的坏道,只不过这一部分被厂商以特殊方法屏蔽掉了,丝毫不会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因而硬盘出现坏道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么可怕。一般而言,如果硬盘上的坏道不是太严重的话,除了送厂商返修外,也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软件来进行修复。首先,利用一些基本的硬盘维护工具,如各硬盘厂商的DM软件以及低级格式化工具Iformat等就能够修复部分逻辑性硬盘坏道。DM具备零填充和低级格式化的功能,能够对硬盘的数据进行清零,并且重写扇区的校验和标识信息,从而修复由标识信息出错等原因造成的坏扇区。用Iformat重新对硬盘进行 低级格式化可达到相同的效果。不过这两种软件对于由磁盘表面介质损伤等造成的物理性坏道无无能为力。此外,还可以使用FBDUSK之类的软件,将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FBDUSK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坏道自动隔离成一个隐藏区,以后系统将不会再访问这个隐藏区的内容。除了以上常用软件之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一些功能更强大的修复软件诸如HDD Regenerator(HDDREG)、HDDSPEED、THDD、MHDD等尝试硬盘坏道的检测和修复工作。HDDREG通过磁性逆转(magnetic reversal)方式来达到修复坏道的目的,据称可以修复大约60%的受损硬盘,在修复坏道的同时又不影响硬盘原有的数据信息,而这是低极格式化程序所做不到的。而HDDSPEED和THDD等软件在检测到硬盘坏道时,会激发硬盘的自动修复机制,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来替换该坏扇区,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G-list(增长缺陷表)中。像HDDSPEED可以查看IB昆腾火球系列的P-list和G-list,而MHDD则可以查看IBM和富士通硬盘的P-list和G-list。不过,各品牌硬盘的G-list都会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大约在五、六百条左右。超过限制,自动修复机制就会失去作用。此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比如PC3000将坏扇区记录在P-list中。但是这些专业软件价格不菲,而且功能过于复杂,并不适于普通用户使用。HDDREG可以直接在Windows 95/98/ME环境下运行,在WindowsNT/2000/XP系统中则需要创建一个启动修复盘,不能直接调用。创建引导盘,然后用这张软盘引导系统,在DOS状态下即可进入HDDREG软件界面。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确定扫描的起始位置,即可开始硬盘的检测和修复,在检测中可按“Ctrl+Break”组合健中止扫描。检测到的坏忌区会以“B”加以标识,而已经修复的则以“R”加以标识。如果在进行HDDREG之前已经用HDDTEST扫描过硬盘坏道,就可以直接确定坏道所在位置并进行修复,而不必从头开始扫描。修复结果信息会保存在hddreg.log文件中。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注册的DEMO版本,将只能修复找到的第一个坏扇区。另外,由于HDDREG在修复坏道时并不会影响硬盘的逻辑结构,因而即使坏道已经得到修复,系统仍然会保持着原先标记的坏道信息,用户需用PQ Partition Magic之类的软件对硬盘重新分区,才可访问这些已经修复的扇区。HDDSPEED是一款硬盘速度测试软件,但同时具备硬盘检测、修复功能,只能在纯DOS模式下运行。选择好需要检测的硬盘后,执行“Diagnostic”菜单下的“Media verify/repair”选项(快捷键为Alt+m),在弹出的“Perform media test”窗口中自行设定检测的起始点,终止点及检测的次数,同时按“R”键,将“Try to repair/relocate round defects”一项设为可用,这样在检测到坏道后HDDSPEED会尝试对坏道进行修复。THDD与HDDSPEED功能大致相同,同样需要将THDD主程序复制到一张软盘上,然后以软盘引导到纯DOS模式下运行。它和界面相当简洁,选择“SURFACE TEST”,对硬盘进行扫描。检测完成后回到主菜单,选择“VIEW DEFECT LIST”(查看缺陷列表),在弹出窗口中可看到扫描到的坏道列表。按“R”键,开始修复坏道。“Pepaired”表示已经将坏道加入到G-list中,而“Not respired”则表示G-list忆满,坏道未能修复。对于坏道不多的硬盘来说,THDD的修复效果还是为错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发现,以上这些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比如HDDSPEED的检测速度较快,但修复速度则比上THDD;HDDREG的修复能力较强,但它的检测速度很慢。而且每个软件针对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硬盘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针对不同的硬盘坏道故障,我们可以尝试多种软件,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修复硬盘坏道进行扫描,然后再用修复软件直接对指定区域坏道进行修复,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写在最后硬盘出现坏道确实棘手,但并非完全不可修复。不过,任何软件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硬盘如果物理损坏太严重,功能再强的修复软件也是无能为力的。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这些软件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达到修复硬盘坏道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加速硬盘的损坏。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进行了A和B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 Lformat 进行了A、B、C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 专业的低格工具 一般进行A、B、D、E、F操作。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的是厂家设定的低格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格。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低格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这篇低格的介绍源自于一位硬盘修复高手,大师级的。。。合适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复硬盘缺陷。正确的低格过程绝不会在物理上损伤硬盘。用不正确的低格工具则可能严重破坏硬盘的信息,而导致硬盘不能正常使用。在修改硬盘的某些参数后必须进行低格,如添加P-list记录或TS记录,调整区段参数,调整磁头排列等。另外, 每个用户都可以用适当低格工具修复硬盘缺陷,注意:必须是适当的低格工具。低格软件就不提供了,网络上比较容易下到。 上面已经介绍了初级修复的原理,也就是纠正扇区信息的错乱,把缺陷扇区添加到成长扇区。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一下几款G表级的修复软件的使用 浅谈硬盘坏道的初级修复《转帖》 下部(补充完整) 修复坏道最常用的软件MHDD1、MHDD是俄罗斯Maysoft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工具软件,具有很多其他硬盘工具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它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的完整版,本文介绍的是免费版的详细用法。2、MHDD无论以CHS还是以LBA模式,都可以访问到128G的超大容量硬盘(可访问的扇区范围从512到137438953472),即使你用的是286电脑,无需BIOS支持,也无需任何中断支持;3、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4、MHDD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直接访问IDE口,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原装Intel品牌主板;5、不要在要检测的硬盘中运行MHDD;6、MDD在运行时需要记录数据,因此不能在被写保护了的存储设备中运行(比如写保护的软盘、光盘等); MHDD命令详解EXIT(热键Alt+X):退出到DOS。ID:硬盘检测,包括硬盘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开关状态、安全模式级别及开关状态……等)。INIT:硬盘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盘重置)、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设定硬盘参数)、Recalibrate(重校准)。I(热键F2):同时执行ID命令和INIT命令。ERASE:快速删除功能,每个删除单位等于255个扇区(数据恢复无效)。AERASE:高级删除功能,可以将指定扇区段内的数据逐扇区地彻底删除(比ERASE慢,数据恢复同样无效),每个删除单位等于1个扇区。HPA:硬盘容量剪切功能,可以减少硬盘的容量,使BIOS检测容量减少,但DM之类的独立于BIOS检测硬盘容量的软件仍会显示出硬盘原始容量。NHPA:将硬盘容量恢复为真实容量。RHPA:忽略容量剪切,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CLS:清屏。PWD:给硬盘加USER密码,最多32位,什么也不输入表示取消。被锁的硬盘完全无法读写,低格、分区等一切读写操作都无效。如果加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红色的ON。要注意,设置完密码后必须关闭电源后在开机才会使密码起作用;UNLOCK:对硬盘解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DISPWD:解除密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在用DISPWD之前必须先用UNLOCK命令解锁。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 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码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而且一旦将密码遗忘(或输入错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如果解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RPM:硬盘转速度量(非常不准,每次测量数值都不同)。TOF:为指定的扇区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FF:从映像文件(最大2G)恢复为扇区段。AAM:自动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动噪音管理)命令“所听即所得”式的调节硬盘的噪音。按F2键后如果有AAM字样,就表示硬盘支持噪音调节。键入 AAM命令后,会显示出当前硬盘的噪音级别,并且可以马上就听到硬盘的读写噪音,要注意硬盘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进入 AAM命令后,按0键可以关闭AAM功能,按M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号和-减号可以自由调整硬盘的噪音值(数值范围从0到126),按L键可以获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间值(对某些硬盘如果按+加号和-减号无效,而又不想让噪音级别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键取噪音中间值),按D键表示关闭AAM功能,按ENTER键表示调整结束;FDISK:快速地将硬盘用FAT32格式分为一个区(其实只是写入了一个MBR主引导记录),并设为激活,但要使用还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SMART:显示SMART参数,并可以对SMART进行各项相关操作。SMART ON可以开启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关闭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对SMART进行检测。PORT(热键Shift+F3):显示各IDE口上的硬盘,按相应的数字即可选择相应口的硬盘,之后该口会被记录在/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从,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从,下次再进入MHDD后此口就成了默认口,编辑MHDD.CFG 文件改变该值就可以改变MHDD默认的检测端口。所以,如果进入MHDD后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说明当前硬盘没有接在上次MHDD默认的那个口上,此时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选择硬盘(或更改MHDD.CFG文件)。CX:对昆腾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盘进行寻道测试,可以考验这两类硬盘上的飞利浦TDA5247芯片的稳定性(因为质量不好的 5247芯片在频繁寻道时最容易露出马脚)。按ESC键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盘上,它主要通过频繁随机寻道来提升硬盘电机驱动芯片的温度,从而测试硬盘在强负荷下的稳定性。WAIT:等待硬盘就位。STOP(热键Shift+F4):关闭硬盘马达。IBME:查看IBM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FUJ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MAKEBAD:人为地在某个指定区域内制造坏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RANDOMBAD:随机地在硬盘的各个地方生成坏道,按ESC键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BATCH(热键F5):批处理。R(热键F3):硬盘复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码后,为了使密码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F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坏富士通硬盘的命令,一定谨慎使用,否则硬盘将被彻底损坏,无法修复。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盘,在使用FFUJ命令后,仅一、两秒种,就提示破坏成功,重新启动后,连自检动作都消失了,主板检测不到,硬盘彻底报废。SCAN(热键F4) 图上少打了个[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 软件运行后批处理已带PORT命令,所以直接进入硬盘选择界面。输入SCAN命令或快捷键F4,进入扫描参数界面。[Star LBA]设定开始扫描的LBA值。[End LBA]:设定终止扫描的LBA值。[Remap](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这个命令的意思就是是否用备用扇区来替换扫描的超时扇区,也就是把坏道加入到G表中。[Timeout(sec)]:设定超时值,默认值为240。包括其他修复软件都是以这个数值来界定扇区的缺陷,超出这个数值被认为缺陷扇区。[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Loop the test/repair]:循环检测和修复,主要用于反复地修复顽固型坏道。[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实际应用中,此项用到不多。按照修复原理G表级坏道修复是不损坏数据的。 顶上一行是会闪亮的略语:左半部是寄存器状况,它反映硬盘最重要的几种情况。BUSY 存储器对命令无反应DRDY 存储器找到WRFT 写入错误DRSC 存储器初检通过DREQ 存储器接受信息交换CORRINDXERR 该处红色闪亮,指出现某种错误,同时右半部的状态指示反映错误的形态。 右半部(当左半部“ERR”闪红时)AMNF 地址标记出错,T0NF 找不到0磁道ABRT Abort,拒绝命令IDNF 扇区标志出错UNCR 校验错误,又称ECC错误BBK 坏块标记错误 2部分之间有一块空档。如果硬盘被加密,那里就会亮起红色“PWD”字样,而如果是作过HPA“截短”处理,则闪亮“HPA”,就只有这2种。在这一行状态指示下面是硬盘的参数。左半部反映硬盘的现有参数(启动时需按下),右半部分是测试时磁头位置。在表面测试时,右边会有一个窗口。第一行是测试速度;底下是2个完成百分比数。表面测试速度并不参照DMA规范,根据您的主板,可能您的某个HDD开始的时候会达到50Mb/sec。在表面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小方块”,一块相当于255扇区(LBA制式),或者是63扇区(CHS制式)。 4.6版本其实已经很直观,各种颜色的方块已经加了时间说明。对于红色方块和严重超时红X,都会加入到G表中。我们在具体使用中。对于出现坏道的硬盘,首先要把能导出的重要数据先备份,必定修复还是有风险的。如果多次扫描仍有坏道出现,可能是你的G表满了。 硬盘版是从虚拟盘中提取出来的,可以用。不过不要运行在你需要修复的硬盘上。软盘版本和ISO都是启动后虚拟硬盘来操作。还有2.9的汉化版本。要加载中文平台,比如天汇的袖珍版,才200K 硬盘再生器HDDREG QUOTE:"硬盘再生器"的优势--HDDR通过将磁性逆转来使坏道再生。如果您的硬盘有坏道,不仅影响使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所存储的信息丢失,HDDR将使您的硬盘得到再生(差不多60%的受损硬盘是可以修复的)。结果是,不可读取的受损信息被修复,现有的信息不会受到影响。 在启动的控制后。 1、选择要修复的硬盘; 2、输入起始参数值。如果您想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就将此参数设为0。如果您不想从头扫描硬盘,就输入一个起始参数值。比如,您知道硬盘的开头5G是好的,为了节省时间不想扫描这开头的5G,您就可以将起始参数值设置为带m的5000m或不带m的2560000(扇区数 5000X512=2560000); 3、等待扫描过程结束。如果您使用的是未注册版本,屏幕上会显示出已注册完整版将能修复的坏道报告。如果您使用的是已注册版本,您会发现已修复的坏道报告被保存在了hddreg.log文件当中。 HDDREG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一般,对于坏道少的硬盘,可以试用一下。如果过多的连续的缺陷出现,反而用HDDREG会加剧磁头的老化损坏。 G表级修复软件-THDD THDD对坏道的处理是G-级的,它目前的版本不支持P-级操作。它的优点一是处理速度快,二是能够支持所有品牌的硬盘。 1、把要处理的硬盘挂到IDE 2口,运行THDD,按照IDE口的顺序把系统能识别的硬盘按顺序列出的,用上下方向键可以选择要处理的硬盘。 2、选择了硬盘,回车后就进入到主界面兰色部分显示的是你所选择的硬盘的信息主界面很简单,左边是型号、固件版本号、序列号等,中间是容量和速度,右边是 CHS参数中间灰色的部分是主菜单,第一项是清除FAT表,二是清除MBR,三是磁盘表面检测,四是查看缺陷列表(注意,这选项并不能查看硬盘上的缺陷表,只是显示在第三项磁盘表面检测中发现的缺陷扇区列表,如果没有经过检测,显示的是列表是空的),五是选择要操作的驱动器。这里对我们最有用的就是第三、四项的功能。 3、做磁盘表面测试,执行第三项菜单,会出来一个检测方式的选择CHS模式只能支8GB以下的硬盘,LBA方式最大可以支持到256GB的硬盘,这个可以根据你的硬盘来选择在检测结果上两种模式是一样的(并非一般模式和高级模式的区别),只是有些老主板不能持大硬盘的LBA参数,所以提供了旧式的CHS模式给用户选择。选择操作模式后,会出现检测起点的选择(图四),这里可以选择或手工输入从硬盘的哪个位置开始检测。输入确认后就开始检测,THDD的检测速度相对其它软件是很快的。等到检测完成后,会自动返回主界面。 4、选择第四项“查看缺陷列表”,会显示检测到的坏扇区结果。此时你可以通过上下方向键查看坏扇区列表。按“R'’键,THDD会自动把这些坏扇区添加到硬盘的G-List中。 退出THDD,关机断电后再重启。注意:这一步很重要,否则直接做下一步的话会出现很多假的(就是如果断电重启后不会出现的)坏扇区。重复上面的,直至检测完全通过,没有发现坏扇区为止。 还有DISKGEN和效率源硬盘检测修复程式3.0。这些都是中文的,操作简单,明了。就不给大家解释了另外还有关于其他一些硬盘修复软件,一般比较冷门,要么功能强大,难以操作。比如PCHDD、HDDL这些本身就是俄文,PC3000等已不仅仅是用于坏道的修复。 最后本人强力推荐 金海硕(又名:效率源)只要全盘检查时记下坏扇区,在坏道修复时手动把坏扇区附近前后2000左右加上就行了,次数是2-3。本人自身救回了IBM20G昆腾8G 希捷6.4G 昆腾2G(又名:大脚)
效果不好的,坏道就像癌症一样,屏蔽了也用不了多久,而且经常会出错,能保修就保修,不能保修就可以考虑换新的。
效果不好的,坏道就像癌症一样,屏蔽了也用不了多久,而且经常会出错,能保修就保修,不能保修就可以考虑换新的。

mhdd工具检测硬盘坏道完了怎么退出
[mhdd>运行时是SHIFT+F3)命令选取硬盘 MHDD没有菜单形式,所有的功能都是命令形式屏幕上方BUSY - 系统忙,或者没有反映过来WRFT - 写盘DREQ - 和另外一块电脑交换数据ERR - 运行的最后一个命令有一个错误屏幕的上方,那个功能闪动,那就在运行这个功能AMNF - 磁道地址没有发现,T0NF - 零磁道没有发现ABRT - command aborted,IDNF -散型标识符号没有发现,UNCR - 无法修复的错误在屏幕的上方的这两个菜单的中间部位是显示硬盘口令,和隐藏扇区的,如果硬盘加了密,在这里会有显示"PWD"如果硬盘有隐藏的HPA,这里就会显示出"PHA",在这次菜单的下面就是硬盘参数行左边显示的硬盘参数,右边显示的是扫描的位置F4扫描开始后,出现的右边窗口显示的是扫描速度,百分比屏幕的下面显示小方块,从零到最后一个磁道,每个小方块表示225个扇区各块的访问速度, 灰色为最快,红色为最慢,红色表示坏道,如果在测试中出现/?/便是物理损坏.各命令的解释exit 推出命令id 盘检测scan 扫描功能 S 表明测试Log = mhdd.log.检测后的结果是否写入MDDD.LOG文件[Remap: On/Off] - 坏扇区重新影射在版本2.8时候,扫描坏道就会出现“R” 表示该磁道已经不是很稳定,或者已经损坏,。将Erase WAITS打开对 对IBM硬盘上的坏块检测很方便的。该命令是 破坏数据的,所以小心使用。aerase 高级擦除,速度很慢hpa (更改大小,当然,要硬盘支持这种技术,1999年以后的硬盘都支持)rhpa 恢复原盘的大小cls 清屏pwd 设置密码unlock 解锁dispwd 去掉密码,前提是要用unlock后,而且你还要知道密码rpm Rotate-per-minute测试ff 把镜像文件复制到磁盘上nhpa 显示全部的硬盘空间aam 降低硬盘的运行中的声音,磁盘性能也同时降低,P最大(性能最高),M最小(性能最低);tof 创建镜像文件init 磁盘复位fdisk 在磁盘上分区smart smartport 选择硬盘.stop 停止测试i 重新安排硬盘检测cx 可以检验昆腾CX和LCT系列硬盘5247芯片的稳定性erase 快速擦除ibme 显示IBM硬盘的tlists表fujlst 显示富士通硬盘的tlists表经过比较,HP与hddreg差不多,对非物理坏道有一点修复作用,对有绿块、红块的扇区没用,对真正物理坏道没用。我感觉MHDD29很好用,里面的SCAN好像修不了硬盘,aerase与erase比DM的填0好一些,DM容易因不稳定扇区中断操作,DM对西数硬盘填0易造成硬盘读写极慢的问题,而MHDD29擦过后效果很好。MHDD29中的RANDOMBAD与MAKEBAD高朋先生说是制造坏道,很难修复。我感觉恰恰相反,好像是标记坏道的命令,randombad是随机标记坏道,要求支持LBA。MAKEBAD是按顺序,chs方式。但我不知到底标到哪里,高手可以查一下,这个功能修真正的坏盘感觉不够。执行完这两个命令,要运行一下AERASE或ERASE才行,试过多次了,不会坏硬盘,但要小心用。RANDOMBAD与MAKEBAD与填0好像相反,有意思的是运行过这两个命令后,在效益源ALT+A中,当做坏道,而且也显示修复,扇区一个一个走,边走边修,速度极慢。而这个硬盘没有物理坏道,填零马上好。原以为效率源ALT+a是厂家级的修复,是物理方式的,看来还是工作在逻辑方式上。联想起上面的推测,不是凭空的。用mhdd的scan功能,把auto repair和zero write打开就可以了别写零和低格,有些盘处理过后就会变慢的!MHDD2.9的使用: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给硬盘加解锁,这种硬盘加入密码的方式很奇特,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了密码。大多数准专业的软件只能对G-list进行处理,但G-list有容量限制,一般只能写入几百条记录,对多次或大量出现物理坏道的硬盘,修改G-list就难有作为了。而修改P-list则无此限制,但只有硬盘厂家才能处理P-list,不过也有例外,俄罗斯的PC3000硬盘修复软件就可以修改P-list,不过目前它在中国的售价高达13500元人民币。[原创]mhdd中文说明完整版~!我还有各种牌子的固件~!!!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本人独自研究,为方便大家区分,特将mhdd所认到的坏道分为三类:1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以下的;(少量绿色图标也可修复)2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和红色图标;3维修进程中的繁体字符、W、以及少量?号 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以上只是对一些坏道较少的硬盘的处理,此方法修复范围:(西捷、富士通、IBM、昆腾、迈拓、西数、IBM笔记本硬盘)其余像三星什么的尚不知道,没遇见过。有待朋友们去研究。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3百分之零) 同样,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一遍,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是选择LBA模式,remap项OFF,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其余项ON,选择完毕CTRL+ENTER执行扫描,扫描完毕,执行上面操作,选CHS模式,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Erase WAITs项OFF,其余项选ON,选择完毕,执行扫描,OK!!!大家切记不要直接用高级模式进行扫描,有些朋友为了急于求成,就直接用高级模式对硬盘进行操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直接用高级模式扫的话,一次好不了的话,那么MHDD对其就无可奈何了,要么认不到硬盘,要么坏道无法修复)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七十,3类坏道百分之十)下面这个方法,没耐心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同上,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十遍以上,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在一般模式下将Loop the test/repair项选ON,执行扫描扫描至少10遍以后,ESC退出,重复操作,选择高级模式执行扫描,OK!!!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八十,3类坏道百分之六十)以上方法对?号和W坏道的修复好象还不是太完美,现在我们利用MHDD的一些命令进行辅助和配合,IBM、富士通、西数这些可以查看硬盘缺陷的,最好先执行IBME、FUJLST等命令,然后执行一般模式扫描,扫描到W或者?这些难以修复的坏道时按ESC退出,用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进行坏道标记,反复操作,坏道多的话可以标记坏扇区段,标记完以后执行高级模式扫描。还有就是修改硬盘容量法,你比如说,IBM的低格程序中就有一项可以改硬盘容量,会低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大家先把硬盘容量改为最小(这里的最小不是0M或者1M,而是硬盘总容量的整百M位,比如10G就改为100M,20G就改为200M),然后在用MHDD进行扫描修复然后用MHDD的rhpa和nhpa恢复实际容量再进行扫描,完了再改为硬盘容量的一半,继续扫描,恢复容量扫描,最后把硬盘改为原始大小进行高级扫描一遍OK~!!!而且MHDD和很多修复软件可以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你比如HDDREG,HDDL,HDDSPEED都可以很好的和MHDD配合用。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研究。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给硬盘加解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