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整列(磁盘阵列怎么配置)
来源:http://www.tudoupe.com时间:2022-09-29
什么是磁盘列阵?
磁盘阵列是RAID的中文名称,也就是将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逻辑磁盘。目前RAID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0+1/1+0,RAID5。 我们以两个80GB的磁盘为例。RAID0是将两个磁盘连接变成一个逻辑磁盘,结果是我们得到了一个120GB的逻辑磁盘,数据是分别写在2个磁盘中的,读取时从2个盘中一起读,可以成倍的提高存储子系统的性能。但这种方法安全性是最差的,一旦有一个硬盘损坏,所有数据就都没有了。RAID1是将2个硬盘划分为两部分,一个存数据,另一个做备份,也就是说80GB存数据80GB做备份。这样的数据安全性是最好的,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很低,只有50%。至于RAID0+1/1+0和RAID5是要用4个或以上的硬盘才能组建的。RAID1+0/0+1是结合了RAID0和RAID1各自的优点,即既有安全性有可以提高系统性能,但组建成本太高,一般只用在服务器上。现在的硬盘分为PATA和SATA两种接口,其中PATA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并口硬盘,最高传输速率是133Mb/s,而SATA是串口的,目前主流的产品最高传输速率是150Mb/s,下一代标准是300Mb/s。但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不高,只有60-70Mb/s,所以SATA接口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性能提升,但由于SATA的数据线只有7根,所以会比80线的PATA硬盘传输距离更远,机箱内的散热也会更好一些。PATA硬盘现在的所有主板都支持,是一个40针的长方形接口。而SATA只有从865时代才开始由主板直接支持,是一个7针的L型接口。 关于缓存,其大小和主板的支持无关,但和性能密切相关,8M的当然比2M的好,但价格也会高一些。
所谓的磁盘列阵就是多个磁盘并联起来工作,从而提升磁盘的读取速度。但是浪费钱,建议不用,作用大不到哪去的。
所谓的磁盘列阵就是多个磁盘并联起来工作,从而提升磁盘的读取速度。但是浪费钱,建议不用,作用大不到哪去的。

什么叫磁盘阵列,怎么用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扩展资料:磁盘阵列RAID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1、通过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了数据存取速度。2、通过对一个阵列中的几块磁盘同时读取,减少了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3]3、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保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磁盘阵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磁盘
1、磁盘阵列,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2、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level,而每一level都代表着不同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常见的Raid 有以下几种:1、RAID0: 设置4颗硬盘作为1整颗硬盘使用,能使用的容量为4颗硬盘中最小硬盘容量的4倍,采用分散写入的方式所以传输速度会略为增快。硬盘故障时无法复原资料。2、RAID1:设置4颗硬盘作为2组硬盘使用,每个阵列能使用的容量为各组最小硬盘的容量,由于写入时是将同一个资料同时存入同组的两颗硬盘中,所以当同组的2颗硬盘有1颗出现故障时,也能够更换新的硬盘并复原资料(当同组的2颗硬盘都出现故障时则无法还原资料)。 3、RAID5:设置4颗硬盘作为一整颗阵列使用,能使用的容量为最小硬盘容量的3倍,写入资料的同时会产生parity(错误订正符号),当有1颗硬盘故障,也能够更换新的硬盘并复原资料。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技术基础是RAID技术。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缩写,意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所以,RAID 0中配置的硬盘不宜太多。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它具有安全性高、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良好等特点。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此类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RAID 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图1)。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如果一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将大大降低。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其中一块盘坏了,数据不丢失)。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 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也就是坏了一块盘,拔掉,插入新盘,数据还能恢复到新盘,利用奇偶校验)
1、磁盘阵列,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2、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level,而每一level都代表着不同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常见的Raid 有以下几种:1、RAID0: 设置4颗硬盘作为1整颗硬盘使用,能使用的容量为4颗硬盘中最小硬盘容量的4倍,采用分散写入的方式所以传输速度会略为增快。硬盘故障时无法复原资料。2、RAID1:设置4颗硬盘作为2组硬盘使用,每个阵列能使用的容量为各组最小硬盘的容量,由于写入时是将同一个资料同时存入同组的两颗硬盘中,所以当同组的2颗硬盘有1颗出现故障时,也能够更换新的硬盘并复原资料(当同组的2颗硬盘都出现故障时则无法还原资料)。 3、RAID5:设置4颗硬盘作为一整颗阵列使用,能使用的容量为最小硬盘容量的3倍,写入资料的同时会产生parity(错误订正符号),当有1颗硬盘故障,也能够更换新的硬盘并复原资料。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技术基础是RAID技术。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缩写,意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所以,RAID 0中配置的硬盘不宜太多。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它具有安全性高、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良好等特点。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此类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RAID 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图1)。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如果一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将大大降低。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其中一块盘坏了,数据不丢失)。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 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也就是坏了一块盘,拔掉,插入新盘,数据还能恢复到新盘,利用奇偶校验)

什么叫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指将多个类型、容量、接口,甚至品牌一致的专用硬盘或普通硬盘连成一个阵列,实现以某种快速、准确和安全的方式来读写磁盘数据,从而达到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和安全性的一种手段。其最大特点是数据存取速度特别快,可提高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及存储容量,并将数据有选择性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RAID) 即容错廉价磁盘阵列 ) ,RAID 可以通过一些技术(软件或硬件)将多个较小的磁盘整合成为一个较大的磁盘设备.这种模式如果使用相同型号与容量的磁盘来组成时,效果较佳.这种模式的RAID会将磁盘切出等量的区块(名为 chunk,例如1MB),然后当一个文件要写入 RAID 时,该文件会依据 chunk 的大小切割好,之后再依序放到各个磁盘里面去。由于每个磁盘会交错的存放数据, 因此当你的数据要写入 RAID 时,数据会被等量的放置在各个磁盘上面。上图说明:在组成RAID-0时每块磁盘(DiskA和DiskB)都会被先分隔成为小区块(chunk 图中为1MB),当有数据要写入RAID时,数据会被分成符合小区块的大小,然后再依序一个一个的放置到不同磁盘去.由于数据已经先被分并且放置到不同的磁盘上面,因此每块磁盘所负责的数据量都降低了.照这样的情况来看, 越多颗磁盘组成的 RAID-0 效能会越好,因为每颗负责的资料量就更低了!由上图我们知道文件是被切割成为适合每颗磁盘分区区块的大小, 然后再依序放置到各个磁盘中。想一想,如果某一颗磁盘损毁了,那么文件数据将缺一块,此时这个文件就损毁了。 由于每个文件都是这样存放的,因此 RAID-0 只要有任何一颗磁盘损毁,在 RAID 上面的所有数据都会遗失而无法读取。另外,如果使用不同容量的磁盘来组成 RAID-0 时,由于数据是一直等量的依序放置到不同磁盘中,当小容量磁盘的区块被用完了, 那么所有的数据都将被写入到最大的那颗磁盘去。举例来说,我用200G 与 500G 组成 RAID-0 , 那么最初的 400GB 数据可同时写入两颗磁盘 (各消耗 200G 的容量),后来再加入的数据就只能写入 500G 的那颗磁盘中了。 此时的效能就变差了,因为只剩下一颗可以存放数据嘛!这种模式也是需要相同的磁盘容量的,最好是一模一样的磁盘.如果是不同容量的磁盘组成RAID-1 时,那么总容量将以最小的那一颗磁盘为主!这种模式主要是『让同一份数据,完整的保存在两颗磁盘上头』. 举例来说,如果我有一个 100MB 的文件,且我仅有两颗磁盘组成 RAID-1 时,那么这两颗磁盘将会同步写入 100MB 到他们的储存空间去。 因此,整体 RAID 的容量几乎少了50%。由于两颗磁盘内的数据一模一样,所以任何一颗硬盘损毁时,你的资料还是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 RAID-1 最大的优点大概就在于数据的备份吧!不过由于磁盘容量有一半用在备份,因此总容量会是全部磁盘容量的一半而已。所谓的 RAID 1+0 就是: (1)先让两颗磁盘组成 RAID 1,并且这样的设定共有两组; (2)将这两组 RAID 1 再组成一组 RAID 0。这就是 RAID 1+0,反过来说,RAID 0+1 就是先组成 RAID-0 再组成 RAID-1 的意思。如上图所示,Disk A + Disk B 组成第一组 RAID 1,Disk C + Disk D 组成第二组 RAID 1, 然后这两组再整合成为一组 RAID 0。如果我有 100MB 的数据要写入,则由于 RAID 0 的关系, 两组RAID 1 都会写入 50MB,又由于 RAID 1 的关系,因此每颗磁盘就会写入 50MB 而已。 如此一来不论哪一组 RAID 1 的磁盘损毁,由于是 RAID 1 的映像数据,因此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发生了!这也是目前储存设备厂商最推荐的方法!RAID-5 至少需要三颗以上的磁盘才能够组成这种类型的磁盘阵列。这种磁盘阵列的数据写入有点类似 RAID-0 , 不过每个循环的写入过程中 (striping),在每颗磁盘还加入一个同位检查数据 (Parity) ,这个数据会记录其他磁盘的备份数据, 用于当有磁盘损毁时的救援。如上图所示,每个循环写入时,都会有部分的同位检查码 (parity) 被记录起来,并且记录的同位检查码每次都记录在不同的磁盘, 因此,任何一个磁盘损毁时都能够藉由其他磁盘的检查码来重建原本磁盘内的数据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有同位检查码,因此 RAID 5 的总容量会是整体磁盘数量减一颗。以上图为例, 原本的 3 颗磁盘只会剩下 (3-1)=2 颗磁盘的容量。而且当损毁的磁盘数量大于等于两颗时,这整组 RAID 5 的资料就损毁了。 因为 RAID 5 预设仅能支持一颗磁盘的损毁情况。在读写效能的比较上,读取的效能还不赖!与 RAID-0 有的比!不过写的效能就不见得能够增加很多! 这是因为要写入 RAID 5 的数据还得要经过计算同位检查码 (parity) 的关系。由于加上这个计算的动作, 所以写入的效能与系统的硬件关系较大!尤其当使用软件磁盘阵列时,同位检查码是透过 CPU 去计算而非专职的磁盘阵列卡, 因此效能方面还需要评估。另外,由于 RAID 5 仅能支持一颗磁盘的损毁,因此近来还有发展出另外一种等级,就是 RAID 6 ,这个 RAID 6 则使用两颗磁盘的容量作为 parity 的储存,因此整体的磁盘容量就会少两颗,但是允许出错的磁盘数量就可以达到两颗了! 也就是在 RAID 6 的情况下,同时两颗磁盘损毁时,数据还是可以救回来!如果需要磁盘阵列的话,其实重点在于:

磁盘阵列是什么?
RAID的全称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意思是磁盘阵列,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磁盘阵列的定义: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扩展资料磁盘阵列的原理:磁盘阵列作为独立系统在主机外直连或通过网络与主机相连。磁盘阵列有多个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机或不同端口连接。一个主机连接阵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传输速度。和当时PC用单磁盘内部集成缓存一样,在磁盘阵列内部为加快与主机交互速度,都带有一定量的缓冲存储器。主机与磁盘阵列的缓存交互,缓存与具体的磁盘交互数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磁盘阵列

相关新闻
- 2023-02-27 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怎么配置)
|
|